首页> 中文学位 >活血化瘀法合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6h】

活血化瘀法合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文献研究

1.概述

2.现代医学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研究进展

3. 祖国医学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研究进展

4.中西医结合所取得的成绩、问题及展望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研究方法

5.观察指标

6. 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措施

7. 统计方法

(二)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

2、三组治疗情况比较

3、治愈病例排石时间比较

4、三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结语

一、问题及展望

二、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价活血化瘀法合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作用。
  方法:
  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08年1月—2009年3月就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门诊患者。将52例符合条件的受试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三组,其中坦索罗辛治疗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0.8±10.3岁,结石最大直径平均6.6±2.1mm;活血化瘀方治疗组男性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8.9±9.6岁,结石最大直径平均6.9±2.3mm;合并用药治疗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活血化瘀方)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7±10.5岁,结石最大直径平均6.5±2.3mm;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最大直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①坦索罗辛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1次/天,口服。②活血化瘀方组:金钱草30g、小蓟15g、冬葵子15g、三棱10g、莪术10g、大黄10g、虎杖20g、赤芍15g、丹参15g、白茅根20g、三七10g、牛膝15g、甘草6g、海金沙20g(包煎)、内金10g、车前子20g、王不留行15g日一剂,水煎服。③合并用药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1次/天,口服。加活血化瘀方:金钱草30g、小蓟15g、冬葵子15g、三棱10g、莪术10g、大黄10g、虎杖20g、赤芍15g、丹参15g、白茅根20g、三七10g、牛膝15g、甘草6g、海金沙20g(包煎)、内金10g、车前子20g、王不留行15g日一剂,水煎服。三组患者均鼓励多饮水及运动,疗程6周。每周复诊一次,复查X线摄片,记录排石时间,有无药物的副作用,能否耐受。结石排出即停止治疗。对6周后仍没有排石的患者,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决定继续保守治疗或选择输尿管镜碎石取石。
  结果:
  合并用药组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愈率高达81.3%(13/16),明显高于坦索罗辛组50.0%(9/18)和活血化瘀方组55.6%(10/18),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愈病例排石时间比较,合并用药组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时间6.23±1.21天,明显短于坦索罗辛组9.87±1.55天和活血化瘀方组10.06±1.93天,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所有52例对象均完成临床研究。三组患者经临床观察,活血化瘀方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轻度腹泻患者,大便约4次/日,质烂,无腹痛,但经对症治疗后均能坚持至试验结束。其余入组病例均未出现眩晕、鼻炎、腹泻、腹痛、心悸、皮疹等不良反应。
  结论:
  运用活血化瘀法合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可明显缩短排石时间,提高治愈率,使患者避免了手术的痛苦,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方法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运用,更好地凸显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