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脾相关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肺脾相关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研究概况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现状

2 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优势

3 中医疗效评价的现状

4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概况

5 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4 试验病例标准

5 研究对象来源

6 治疗方案

7 观测指标

8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9 随访

10 不良反应观察及报告方法

11 研究质量控制

12 依从性评测

13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两组病人基线情况分析

2 各疗效评价指标的分析

讨论

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 主要结局指标的观察分析

3 病理层次指标(肺功能、营养学指标)的观察分析

4 功能减退层次(6分钟步行距离)指标的观察分析

5 生存质量指标的观察分析

6 机体整体状态评价指标的观察分析

7 综合评价指标的观察分析

8 安全性评价指标、依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指标的观察分析

9 合并用药的观察分析

10 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中医症候计分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种肺系疾病后期均可发展成为COPD,患病率及死亡率高。其进程缓慢并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症状虽有缓解,但肺功能可继续恶化,症状可反复发作。稳定期治疗对本病的缓解、防治或减缓肺功能及对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产生影响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治疗的有效及优化与否由疗效评价来评定。中医综合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辨证论治有丰富的经验及一定的优势,肺脾相关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但是尚未系统研究此理论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
  目的:
  运用肺脾相关理论,通过肺病治脾、培土生金的治法,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在治疗本病的优势,从而验证肺脾相关理论对COPD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
  本课题纳入广东省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7家医院门诊及住院的40~80岁、慢性阻塞性肺病属肺脾气虚、痰瘀内阻的患者,共192例,随机分配到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疗程均为2个月,随访4个月,并记录患者生存质量、急性加重次数、BODE指数、证候疗效评价、肺功能、营养学指标等,所得观察数据填入观察表,并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描述性分析等统计学分析。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本研究中药治疗可提高患者随访结束的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治疗后的SGRQ计分总分,减少茶碱类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患者的合并用药,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通过分层分析及ITT分析发现:本研究中药治疗还可减缓初始COPD1-2级患者随访结束的FEV1%pred下降、降低随访结束的咯痰计分,可减缓患者肺功能下降,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病程分层10年以上患者随访结束时减缓FEV1下降及降低BODE计分总分,可稳定肺通气功能及改善患者总体情况及预后;降低病程10年以下患者治疗后及随访结束的中医证候计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机体整体状态;有降低年龄65岁以下患者咳嗽计分,减少患者咳嗽症状发生。
  结论:
  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下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主要体现在总体上可增加患者运动耐量,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可减缓COPD分级较轻患者肺通气功能的下降;稳定病程较长患者肺通气功能及改改善预后;改善病程较短患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及机体整体状态;减少年纪较轻患者咳嗽症状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