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证肠粘膜线粒体体视学研究
【6h】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证肠粘膜线粒体体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

1.1 中医对脾的认识

1.2 脾本质的现代研究

1.3 线粒体的生理和功能

1.4 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的提出及内涵

2 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1 传统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 生物体视学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1 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

1.1病例选择

1.2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健康受试者选择标准

1.5 标本取材及制备:

1.6主要试剂和仪器:

1.7 体视学测量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3.3 统计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2 关于“脾”实质的亚细胞结构是线粒体的讨论

3 关于脾虚时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讨论

4 关于脾虚时线粒体体视学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虚证是中医脾胃病常见的病证之一,若脾虚失运,则脏腑、肌肉无以充养、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则会减退。长期以来,脾虚证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胃气虚组、大肠湿热组及正常对照组肠上皮柱状细胞线粒体的体视学进行比较,为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提供线粒体变化的体视学依据,从而丰富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完善脾胃学说的研究,揭示中医脾的本质。
  方法: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8例,参照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分脾胃气虚组、大肠湿热组证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例、7例和5例;在肠镜下取肠粘膜组织,常规电镜制样、半薄切片定位后行超薄切片;按体视学原理和方法在电镜下随机摄片,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设计方网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按体视学公式分别计算它们的下列参数: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数密度(Nv)、平均体积(V)、平均表面积(S)、平均自由程(λ)、表面积与体积比(Rsv)。
  结果:
  通过投射电镜观测到:大肠湿热组线粒体较丰富,少数线粒体膜或嵴破坏;脾虚组不仅线粒体数量减少,而且线粒体的结构有明显损伤,可见线粒体肿胀、膜缺损、嵴断裂、基质变淡等超维结构的改变。线粒体的体视学定量测试结果也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脾虚组细胞线粒体的 Nv减小,差值较大,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λ增大,差值较大,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脾虚组线粒体分布明显稀疏,单位体积胞质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脾虚组Rsv减小,差值较大,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脾虚组线粒体结构发生肿胀等形态变化;S和V值增大(P<0.05);与大肠湿热组比较Nv减小(P<0.05)、λ增大(P<0.05)、Rsv减小(P<0.05)、V增大(P<0.05)、Sv减小(P<0.05)、Vv减小(P<0.05)。
  结论:
  本课题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和现代体视学技术,从三维水平上较系统地定量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证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揭示,结果显示,无论是从体视学密度参数数密度(Nv)、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形状参数比表面和平均表面积(S),尺寸参数平均体积,分布参数平均自由程(λ)等,都表明脾虚组线粒体数目减少,分布明显稀疏,结构发生肿胀、变形等。本课题所采用的现代体视学技术,避免了既往对于细胞形态结构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方法所带来的人为的误差和不确定性,使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从亚细胞水平,较确切的阐明了脾本质的实质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