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6h】

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 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3 单纯性肥胖症的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1.4 单纯性肥胖症的针灸治疗机理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3.1 患者基线可比性分析

3.2 患者主要研究指标的疗效比较

3.3 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4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4.1 本研究的意义

4.2 脏腑与肥胖之间的关系

4.3 本研究结果讨论

4.4 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机理分析

4.5 创新性

4.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7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展望

结 语

5.1 文献研究

5.2 临床研究

5.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肥胖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而单纯性肥胖指不伴有显著的神经、内分泌、形态及功能变化,但可伴有代谢调节过程障碍;因其它疾病所发生造成肥胖称为继发性肥胖病。肥胖作为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机理较复杂,常伴有三大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肥胖常与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某些肿瘤以及睡眠—呼吸紊乱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早在汉代以前,中医书籍中就有关于肥胖的记载,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是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久坐久卧、好逸恶劳、年老体弱,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在古代针灸文献中,肥胖虽无针灸治疗该病的专病记载,但却有肥胖病的治疗原则及其主要症状的治法。 目前西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以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为主,再辅以药物治疗,但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难以坚持,疗效不佳,而传统的药物有由于副作用大以及诱发的并发症而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针灸疗法以其疗效佳,痛苦小,安全性高等特点脱颖而出。通过针刺疏通经络与艾灸温阳化湿两者的优势结合用于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使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目的:
  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科研方法学分析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温针灸与电针、温和灸相对照,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温针灸疗法、电针疗法、温和灸三者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台湾大唐中医诊所治疗的患者,符合诊断标准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共收集90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温针灸组、电针组、温和灸组,其中温针灸组30例,电针组30例,温和灸组30例。中医辩证分型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过论通过《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的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分型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5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病例按设计要求观察、治疗。治疗为共为两个疗程,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周治疗3次。疗效观察具体项目包括: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评分,肥胖指标(如测量臂围、腰围、腹围、臀围、股围、脂肪百分率(F%)、测定体重,计算腰/臀比值、体重指数BMI),单纯性肥胖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参考1992全国第三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及WHO制定的亚洲成年人肥胖的评定标准。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方差不齐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法,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部分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4.03完成。
  结果:
  其结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脾虚湿阻型临床疗效比较方面 两个疗程后,电针组、温和灸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针灸组脾虚湿阻型临床症状得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提示:在改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脾虚湿阻型临床症状,如肢体困重、浮肿、纳差、腹满、腹满纳差、尿少肢肿、大便溏泄等方面,温针灸具有良好疗效,且温针灸的治疗效果远期治疗疗效尤佳。电针治疗和温和灸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甚明显。
  二、在体重指数方面 治疗二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BMI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BMI指数较治疗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和灸的BMI指数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温和灸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BMI)方面,温针灸治疗在两个疗程后降低幅度显著;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一个月后疗效不明显,但治疗两个月后BMI分值有所减少;温和灸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BMI)方面不明显。
  三、在脂肪百分比(F%)方面 治疗二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脂肪百分比(F%)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温和灸的脂肪百分比(F%)与治疗前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温和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个疗程后,温针灸治疗对于减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脂肪百分比(F%)效果比电针治疗、温和灸治疗较佳。
  四、在臂围、腹围、腰围、臀围、股围、腰臀比方面 两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臂围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电针组、温和灸的臂围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温针灸对于减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臂围有一定作用,但电针、温和灸对于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臂围无明显效果。两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电针组的腹围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5),而温和灸的腹围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温针灸、电针对于减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腹围有一定作用,但温和灸对于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腹围无效果。 治疗二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电针组的腰围与温和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个疗程后,温针灸、电针对于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腰围较温和灸疗效较佳。 两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臀围与温和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个疗程后,温针灸对于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臀围较温和灸疗效较佳。 两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电针组、温和灸组的股围较治疗前均有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温针灸、电针、温和灸对于减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股围有一定作用。但三组股围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股围方面,三组作用相仿。 治疗二个疗程后,温针灸组腰臀比比治疗前有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温针灸对于减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腰臀比有一定作用,而电针温和灸作用不明显。
  五、生存质量测定比较方面 治疗二个疗程后,温针灸组的生存质量测定得分高于电针组和温和灸组(P0.05)。提示:三组治疗对于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温针灸的疗效最佳。
  六、在临床疗效方面 治疗二个疗程后,三组总体疗效Kruskal WallisH秩和检验,H=11.28,P=0.02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温针灸组显效人数15人,占50.00%,有效人数10人,占33.33%,无效人数5人,占16.67%,总有效率为83.33%;电针组显效人数5人,占16.67%,有效人数17人,占56.67%,无效人数8人,占83.34%,总有效率为73.34%;温针灸组显效人数6人,占20.0%,有效人数15人,占50.0%,无效人数9人,占30.0%,总有效率为70%。其中温针灸组显效人数与电针组、温和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温针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与电针治疗、温和灸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较佳。
  结论: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长,易于反复,很多病人常常因不能坚持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因而寻找一种有效、作用持续久、病人依从性好的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不同证型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应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在临床取得更快、更好的疗效。 对于脾虚湿阻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其主要治疗原则是温阳利水、健脾化湿、理气化痰;另因肥胖症患者多伴有轻中度的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故治疗时亦应兼以调心胆。温针是针刺与艾灸结合的一种治法,针刺的疏通经络、气血作用较好,而艾灸则兼具温通与温补双重功效,两者结合则可补泻兼施,通过疏通经络,达到降脂减肥的作用。艾条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的作用,点燃后通过对体表穴位熏灼,并沿针体散热入内,以温热刺激和药物的渗透来达到功效。 温针灸组和电针组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都有比较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腹围、腰围、臀围等肥胖指标;对脾虚湿阻型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具有良性的调整作用;而温和灸对上述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疗效欠佳。其中,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针组,在改善上述肥胖指标和生存质量等方面较普通针刺具有更大的优势。该疗法无需服药,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有效、快捷、经济、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的减肥疗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