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腧穴热敏化灸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6h】

腧穴热敏化灸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面瘫的认识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针灸治疗

三、中药疗法

四、针药结合

五、综合治疗

第二节 西医对面瘫的认识

一、西医对病因病理的研究

二、临床表现及定位

三、鉴别诊断

四、西医治疗

五、预后

第三节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及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含量估计

二、随机对照方法及盲法实施

三、治疗情况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五、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六、病人依从性保证

第三节 讨论

一、选择手阳明大肠经的理论依据

二、腧穴热敏化灸治疗面瘫的理论依据

三、结果分析

四、创新性

五、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录 1贝尔麻痹患者初诊表

附 录 2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

附 录 3知情同意书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常规针刺和常规针刺配合热敏灸手阳明经合谷至曲池段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手阳明经远端穴治疗面瘫的有效性,以及手阳明经合谷至曲池段穴区的经气感传现象,为热敏灸可激发经气感传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收集60例面瘫首次发病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组用面部常规针刺配合热敏灸健侧手阳明经合谷至曲池段,两组恢复期患者皆予面部加电。两组治疗均为1次/天,3次/周,1周为一个疗程,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为观察指标,并记录治疗组患者每次的热敏现象。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观察常规针刺配合热敏灸手阳明经远端经穴穴区治疗面瘫的疗效以及腧穴热敏化的规律。
  结果:⑴常规针刺配合手阳明经合谷至曲池段的腧穴热敏化灸对治疗面瘫近期疗效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89.66%,治疗组总有效率96.78%,经秩和检验,P=0.049<0.0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⑵经统计,治疗组31例中,手阳明合谷至曲池段出现热敏频率最高的前3个穴区依次为:手三里、曲池、合谷;其中,手三里和曲池以透热为主,合谷为酸痛感;手三里较易发生感传。
  结论:常规针刺配合热敏灸手阳明经合谷至曲池段对治疗面瘫有近期疗效,且易于操作,可对患者进行宣教后,在临床推广。腧穴热敏化有一定规律,出现热敏频率最高的穴位是手三里,且易发生感传,为热敏灸可激发经气感传提供临床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