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法木糖吸收试验在脾虚证辨证中的价值及其可行性分析
【6h】

血清法木糖吸收试验在脾虚证辨证中的价值及其可行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脾虚证研究进展

一、古代文献对脾虚证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脾虚证的认识

第二节 脾虚证的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一、宏观辨证

二、微观辨证

三、脾虚证在此发展之路上的成绩

第三节 木糖吸收试验在脾虚证辨证微观化中的相关研究

一、D-木糖的生物学特性

二、D-木糖排泄率在脾虚证研究中的意义及应用举例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分组设计

二、数据分析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中西医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主要仪器

二、主要试剂

三、实验方法

第五节 实验数据分析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正常组、脾虚组、非脾虚组血清木糖含量与尿木糖含量的关系

三、正常组、脾虚组、非脾虚组尿木糖吸收试验组间差异的比较

四、正常组、脾虚组、非脾虚组血清木糖吸收试验组间差异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 论

一、选题依据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血清法木糖吸收试验对于反映脾气虚证的意义

三、关于尿木糖吸收试验与血清木糖吸收试验

结语

一、本研究初步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尿木糖吸收试验在脾(气)虚证现代研究中的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但是该试验存在受到肾功能障碍的影响、留取尿液标本过程中受试者的依从性较差等的缺点,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通过同步检测“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和“尿木糖吸收试验”,统计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对于脾(气)虚证辨证的价值及其可行性,籍此推进“木糖吸收试验”在脾(气)虚证辨证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方法:
  1.研究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组和非脾气虚组,另设健康对照组。
  2.三组受试者均同步检测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尿木糖吸收试验。通过各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对比并评价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对于脾气虚证辨证的价值。
  3.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双人数据录入。应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类资料多组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选用卡方检验;两种木糖吸收试验变量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方差不齐的多组数值变量资料间选用H检验(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组间多重比较进一步作两两比较的
  (Nemenyi法)秩和检验等。
  结果:
  1.本课题中脾气虚组、非脾虚组、正常组的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方面无组间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2.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尿木糖吸收试验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在脾虚组、非脾虚组、正常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尿木糖吸收试验测得的结果在脾虚组明显降低,与正常组、非脾气虚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相关结果保持一致。
  4.与尿木糖吸收试验结果一致,血清木糖吸收试验结果在脾虚组、非脾虚组、正常组之间存在组间差异。其中脾虚组与非脾虚组、脾虚组与正常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脾虚组与正常组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对于反映受试者的小肠吸收功能具有与“尿木糖吸收试验”相同的意义,且具有不受肾功能影响、标本留取过程简易可控、结果更为准确的优点。
  2.脾虚证患者“血清木糖吸收试验”结果明显降低,它在脾虚证与非脾虚证、脾虚证与正常人之间具有较好的鉴别意义。
  3.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初步认为“血清木糖吸收试验”可以代替“尿木糖吸收试验”应用于脾虚证的微观辨证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