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通腑泻热法对脓毒症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体会
【6h】

通腑泻热法对脓毒症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体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第三节 中医对脓毒症的认识

第四节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及其ALI的主要方法及机制

第二章 动物实验研究

第二节 本研究的实验方案

第三节 通腑泻热方对大鼠血清内毒素及降钙素原的影响

第四节 通腑泻热方对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第五节 通腑泻热方对大鼠肺泡灌洗液SP-A的影响

第六节 通腑泻热方对大鼠肺SP-A mRNA表达的影响

第三章 动物实验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

第四章 通腑泻热法治疗急腹症脓毒症临床应用体会

第二节 典型病例报告

第三节 临床应用体会

第五章结语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重度创伤、重症急腹症、大手术后等外科危重疾病常伴有的并发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sis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脓毒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且病死率居高不降,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外科急腹症脓毒症的发病多因胃肠道病变导致腹腔内感染而发病,引发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道内毒素移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内毒素在肺内积聚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目前对脓毒症及脓毒症所致的肺损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疗效并不确切,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脓毒症及其所致的肺损伤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强调中医辨证论治与微观病理改变相结合,在治疗脓毒症时灵活处理,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法治疗急腹症脓毒症的临床效果,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通腑泻热中药对脓毒症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了解通腑泻热法对脓毒症及其急性肺损伤治疗的作用机理,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最终为研究开发中医药新技术治疗脓毒症及其急性肺损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1、动物实验部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购进SPF级SD大鼠120只按照区组随机方法随机分成正常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实验组依照Chaudry等报道的盲肠结扎穿孔术方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自制通腑泻热法中药灌胃动态观察中药对脓毒症大鼠造模过程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方法多层次检测肺组织SP-A的表达,研究通腑泻热中药对脓毒症大鼠造模过程肺SP-A表达的影响。
  2、临床应用部分:应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外科急腹症脓毒症,选用我院二外科急腹症脓毒症中医辨证属于内热壅盛、肠热腑实证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通腑泻热法辨证治疗,给予通腑泻热法中药内服或灌肠,配合电针足三里穴及中药外敷;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急性肺损伤恢复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的情况。
  结果:
  1、动物实验结果:模型生理盐水组和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肺组织病理学评分依次降低,说明通腑泻热法中药能够降低脓毒症大鼠体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浓度,减轻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肺水肿的程度。模型中药组内的比较说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中药浓度的增加与脓毒症大鼠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的浓度成反比,与肺水肿的改善程度成正比;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内SP-A mRNA的表达量依次升高,BALF中的SP-A的表达量依次降低,结合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结果,可以说明,大鼠的肺组织内SP-A mRNA的表达量与脓毒症及其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成反比,而与BALF中的SP-A的表达量则成正比。
  2、临床治疗结果:外科急腹症并发脓毒症患者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例和对照组5例,其中治疗组有6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中转手术治疗;入院时有4例有肺损伤,缓解时间平均为8h;排气时间平均为16.4h;排便时间平均为28.6h;对照组有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中转手术;入院时有3例有肺损伤,缓解时间平均为13.6h;排气时间平均为23.8h;排便时间平均为39.2h。
  结论:通腑泻热法中药能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改善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内毒素移位,从而抑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能够通过减轻肺损伤的程度,降低肺组织炎症水肿,保护肺功能,提高SP-A的表达,维持良好的肺泡顺应性,从而缓解因脓毒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临床治疗方面,急腹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表现大部分属于中医内毒壅盛、肠热腑实的证候,中医辨证论治宜清热解毒、通里攻下,运用通腑泻热法辅助治疗外科急腹症脓毒症,能够早期缓解腹胀腹痛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早期排气排便,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减轻内毒素的对机体的中毒症状,从而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缓解早期急性肺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