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6h】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1部分 理论研究

1.1 中医学对吞咽障碍的认识

1.1.1古代文献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相关记载

1.1.2 现代中医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认识

1.2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

1.2.1 吞咽生理

1.2.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理机制

1.3 吞咽障碍评估

1.3.1 临床评估

1.3.2仪器评估

1.3.3 其他评估

1.4 中风后吞咽障碍治疗进展

1.4.1 中医治疗

1.4.2 现代医学治疗

1.5宁为民教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来源

2.1.2诊断标准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2 基本病例资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治疗方法

2.3.3 观察项目

2.3.4 疗效判定标准

2.3.5 统计方法

2.4 研究结果

2.4.1 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2.4.2 疗效判断

2.4.3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记录

第3部分 讨论

3.1 课题意义

3.2 理论分析

3.3 临床结果分析

3. 4 结论

3.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总结导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经验,观察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我院脑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符合标准的60例病人采取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1)常规治疗:包括参照脑卒中治疗指南进行脑卒中及吞咽的常规治疗配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中药配合针刺。入组病人均在治疗前后进行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估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治疗3周后将观察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吞咽障碍程度分级疗效判定: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障碍症状均有改善。而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疗效判定:两组分别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时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显著。两组组间总疗效比较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明显。
  结论:
  综上结果分析,不管是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疗效判定还是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疗效判定方面,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方案对吞咽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观察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所以针药合用治疗方案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可为临床推广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