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观察
【6h】

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药物研究方向

第二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概况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一、病例选择

(一)临床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疗程

(三) 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一)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二)胃镜病理积分变化

四、疗效评定指标

(一)病理疗效评定标准

(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五、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基线比较:

(二)疗效评价

六、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录 1:诊断标准

附 录 2:评分量表

附 录 3:英文缩略语

附 录 4:临床诊断

附 录 5:一般资料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病理及胃镜结果观察胃炎灵是否能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
  方法:
  收集2011年-2012年在深圳市中医院胃镜室完成2次胃镜检查(包括治疗前、治疗后1年)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包括治疗组-即胃炎灵组、对照组-即胃复春组),纳入60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从病理及临床症状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资料的收集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存在 Hp感染、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及生活方式等。
  成果:
  根据治疗前后病理观察结果对照显示:治疗1年后,对于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异型增生的治疗,两组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前后症状观察结果对照显示:治疗1年后,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陈福如教授经验方“胃炎灵”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恢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最后达到部分逆转萎缩及肠化的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易开美;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健;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73.32;
  • 关键词

    胃炎灵;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