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MRI表现和临床疗效的研究
【6h】

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MRI表现和临床疗效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1.1 前交叉韧带损伤

1.1.2 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

1.1.3 MRI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病历筛选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分组

3.1.2 研究资料规范化

3.1.3 研究评价指标

3.1.4 手术方法

3.1.5 MRI检查方法

3.1.6 统计分析

4.1 研究结果

4.1.1 基本资料

4.1.2 临床评分

4.1.3 影像学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部分

5.1 结果分析

5.1.1 影响残端保留的因素

5.1.2 保留残端应充分评估并发症

5.1.3 残端可能影响术后的膝关节神经肌肉调节机制

5.1.4 残端能加快移植物的重塑韧带化

5.1.5 残端能减缓骨隧道扩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现代医学认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ACL损伤后如何获得良好的重建将影响术后的康复功能。因此,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发展成熟。目前其中一个争端在于是否保留前交叉韧带的残端。残端对于重建的ACL来说,其主要作用在于微小血管、神经及相关感觉小体的快速长入。关节镜与组织病理的检查虽作为诊断重建ACL的金标准,但是这些有创诊疗手段因各种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的支持。因此医生非手术评估的能力对临床指导意义重大,可高效地评估保残重建术后ACL韧带化的进程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病例,对保残重建ACL与不保残重建ACL的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和MRI表现的对比,以研究保残残端是否对重建的ACL带来影响。 方法: 本研究以手术时间为准,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记录的描述分为(实验组)保留残端重建和(对照组)不保留残端重建组,收集术前临床评分和术后第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的临床评分、MRI检查结果,以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侧、手术时间、骨道的方向、原始骨道的大小、随访时间以及术前的膝关节Lysholm客观评分、IKDC主观评分等均无差异;病程方面具有差异,非保留残端组的长于保留残端组;两组患者术后的随访中:①术后第6个月Lysholm客观评分的“不稳”、“爬楼梯子”项目和总分出现差异,保残组优于非保残组;术后第6个月IKDC主观评分中“打软腿”子项目出现差异,保残组优于非保残组;②MRI影像下移植物的扩大率、信噪比和骨道的扩大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保残组优于非保残组。 结论: 回顾性分析初步发现,ACL损伤后早期及时就诊对残端的保留有重要影响。通过临床评分和MRI表现的对比,保留残端重建ACL的技术能在康复期加快移植物重塑的过程,减缓骨道的扩大,减少移植物松动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肌肉力量的恢复。因此,本研究为保留残端重建ACL的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陈嘉怡;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学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重建; 前交叉韧带; MRI表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