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脑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6h】

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脑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PD的认识

二、影像技术在PD诊断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一般材料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研究对象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三、健康对照组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场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实验分组

二、实验评估

三、实验前准备

四、实验步骤

五、MR扫描

第三节 图像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受试者基本情况

一、PD震颤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分布

二、PD震颤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间的比较

三、病例脱落情况

第二节 PD震顿患者,脑功能连接情况

一、PD震颤患者中,与右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

二、PD震颤患者中,与左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

第三节 健康对照组组内脑部功能连接情况

一、健康对照组中,与右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

二、健康对照组中,与左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

第四节 PD震颤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脑部功能连接的差异

一、以右侧苍白球为种子点,PD震颤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

二、以左侧苍白球为种子点,PD震颤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帕金森病及其震颤

一、帕金森病的定义及病理

二、震颤

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特点及功能连接方法

第二节 帕金森病的环路特点

第三节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一、PD震颤组、健康对照组的组内结果分析

二、PD震颤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功能连接差异结果的分析

第四节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越来越高。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治疗PD,但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实现对PD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功能磁共振(fMRI)由于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且具有无创性,成为目前诊断PD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 利用fMRI研究静息状态下PD震颤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脑部功能连接的差异,初步探讨PD震颤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特点。 方法: 选择19例PD震颤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采用Siemens Avanto1.5T磁共振,使用标准正交头颅线圈。 磁共振头部横轴位扫描,定位线置于眉弓连线水平,解剖图像采用T1加权三维快速扰相梯度翻转恢复(3D-SPGR)序列,参数为TR/TE=24ms/6ms,FA35°,层厚0.9mm,FOV=240mm×240mm,矩阵=256×256; fMRI扫描序列采用T2*-EPI-GRE序列,参数为TR/TE=2000ms/30ms,FA90°,层厚4mm,间隔1mm,FOV=240mm×240mm,矩阵=64×64;扫描时间为6min。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静息态fMRI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PARSFA)等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双侧苍白球为种子点,采用功能连接(FC)的方法,分析PD震颤患者和健康者脑部FC的差异。 结果: PD震颤患者中,与右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包括小脑扁桃体、左侧额中叶、右侧额中回、中央前回、右侧扣带回。PD震颤患者中,与左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包括额下回、腹前核、双侧扣带回、右侧辅助运动区。 健康对照组中,与右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下回、颞中回、额核、腹外侧核、右侧缘上回。健康对照组中,与左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包括边缘叶、左侧颞下回、右侧丘脑、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震颤患者中的左侧额中眶回与右侧苍白球存在功能连接增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震颤患者中与右侧苍白球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右侧尾状核、左侧额上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震颤患者中与左侧苍白球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右侧距状皮层、左侧岛叶、左侧顶下小叶。 结论: 本研究发现PD震颤患者组脑内神经活动的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D震颤患者的默认网络(DMN)和支配运动的脑区存在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