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延长临床应用与淫羊藿苷促进牵拉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6h】

骨延长临床应用与淫羊藿苷促进牵拉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1 Ilizarov技术起源与概念

1.1.2 Ilizarov基本技术介绍

1.1.3 Ilizarov技术原理

1.1.4 牵拉成骨的成骨方式

1.1.5 Ilizarov技术的分期、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1.1.6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范畴

1.1.7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优势

1.1.8 Ilizarov技术临床应用缺陷

1.1.9 Ilizarov技术常见并发症的克服方法

1.2 影响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

1.2.1 全身治疗

1.2.2 局部治疗

第二章 运用骨延长技术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观察指标

2.1.5 治疗方法

2.2 结果

2.2.1 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2.2.2 典型病例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接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标本大体观察结果

3.2.2 X线影像检查结果

3.2.3 micro-CT骨扫描检测结果

3.2.4 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3.2.5 HE染色观察结果

3.2.6 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3.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临床研究——骨延长的临床应用:探索骨延长技术对感染性骨不连与缺损性骨不连临床治疗价值,分析其治疗效果并总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通过摸索构建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观察淫羊藿苷对家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 方法: 临床研究——骨延长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4年3月收集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骨不连患者,使用骨延长技术修复骨缺损治疗,利用影像学资料定性分析,观察牵拉成骨新骨生长速度、骨缺损愈合时间及总结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按照Paley分类记录出现的并发症,探索骨延长技术临床使用价值。 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将42只雌雄不限新西兰清洁级家兔,通过单侧股骨骨干截骨,人为造成长约12mm骨缺损,安装改良设计的单边外固定支架,待静息期5天后,以1mm/d的速度牵引,每天2次,连续牵引12天。每天记录造模后动物精神状态、食欲,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检查外固定架的稳定性,将牵拉前、牵拉结束后家兔行单侧股骨X线检测,确认造模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 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将造模成功后的32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牵拉结束后(矿化期)的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牵拉区局部注射淫羊藿苷和rhBMP-2,注射剂量为100μg/kg,直至取材完成。通过比较两组标本大体观、X线影像检查、micro-CT骨扫描检测、生物力学检测、HE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指标,分析淫羊藿苷和rhBMP-2对牵拉成骨矿化期新骨形成速率的影响。 结果: 临床研究——骨延长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骨延长技术治疗骨不连致骨缺损33例临床病例中,31例基本达到理想修复缺损目的,其中1例因轴线偏离行小切口截骨复位后,定期随访中;1例因术前骨肉瘤已发生肺部转移,在术后7个月死亡而失访。所有病例中3例出现重度骨质疏松症,10例出现轻至中度骨质疏松症,患侧踝、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6例出现针道感染,经加强换药及护理后针眼感染痊愈。 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42只家兔全部进行手术造模,其中1只术前腹泻死亡;1只因损伤坐骨神经而致下肢瘫痪;1只因术后食欲明显下降后逐渐消瘦死亡;3只因术中截骨时骨质破碎而失败;2只因术后克氏针固定不稳妥、克氏针滑脱造模失败;1只因股骨干轴向成角而剔除;1只因术后活动支架卡压饲养笼致固定失败。其余均能满足实验要求,造模成功者共32只。 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实验组在标本大体观、X线、HE染色与扫描电镜检查上,见矿化期第14天、28天成骨速率与质量优于对照组;micro-CT骨扫描通过比较分析两组矿化期第28天时骨体积(BV)、骨矿密度(BMD)、矿化组织密度(T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骨痂总体积(TV)、BV/TV和结构模型指数(SMI),经统计比较分析,除BV、TV和BV/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显示,实验组皆优于对照组(P<0.05);micro-CT骨扫描图通过MIMICS软件重建后显示,实验组成骨速率与质量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最大扭矩、最大挠度、最大载荷、扭转刚度、弹性应力、最大应力、失效角度、失效能量等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除扭转刚度、失效角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显示,实验组生物力学性能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临床研究——骨延长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骨延长技术治疗感染性、缺损性骨不连临床疗效确切,但治疗周期长,尤其是矿化期越长,并发症越多。 动物造模实验——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动物造模的构建:通过安装改良设计的外固定支架,不断改进手术造模过程,所造家兔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稳定性好,成功率高,具有可重复性,值得在动物实验中推广。 动物实验——淫羊藿苷促进家兔股骨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淫羊藿苷能促进牵拉成骨矿化期新骨生成的速率和提高新骨生成的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