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
【6h】

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2 缺血性中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治疗的研究进展

4 缺血性中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5 复方血栓通胶囊组成成分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6.回顾与总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2.复方血栓通胶囊抗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作用研究

3.复方血栓通胶囊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的研究

4.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5.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讨论

1.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的建立

2.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3 复方血栓通胶囊抗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为复方血栓通胶囊临床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提供药理学依据。 方法: 本实验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安胶囊组、复方血栓通低(0.375g/kg)、中(0.75g/kg)、高(1.5g/kg)剂量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将线栓从颈总动脉缓缓插入颈内动脉,直达大脑中动脉的起始部,阻断同侧大脑中动脉所有血供来源。2h后,将线栓缓缓拔出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手术组相同。术后10h重复灌胃给药1次。 采用Berderson评分法观察造模后4h、10h、24h大鼠神经行为。再灌注后24h后,用PowerLab生物电放大系统记录大脑脑电活动;取脑切片,用TTC染色后,ImageJ软件分析脑梗死面积比;称量动物体质量,取全脑,称脑湿重与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取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细胞形态。 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采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大脑皮层血流量;测定血清中TXA2、PGI2、ET-1及CGRP的含量;测定脑组织中Glu、MDA、NO、Lac、Pyru、LDH的含量。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在缺血再灌注4h、10h、24h后均显著升高;脑电活动平均波幅显著降低;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病理评分分值有增加趋势,神经组织坏死及细胞结构破坏严重。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4h、10h、24h的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电活动平均波幅显著增大;复方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复方血栓通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含水量显著减少;复方血栓通低、中、高剂量对SD大鼠脑组织病理评分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血清中TXA2、 ET-1含量显著升高,PGI2、CGRP含量显著降低,TXA2/PGI2比值显著增大;脑组织中Glu、MDA、NO、Lac、LDH、LPR值含量均显著升高。 与模型组相比,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血栓通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XA2含量显著降低;血栓通高剂量组PGI2含量显著升高;血栓通低剂量组TXA2/PGI2的比值显著减小;血栓通低剂量组大鼠血清ET-1含量明显降低;血栓通低、中剂量组CGRP含量显著升高;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MDA与NO含量显著降低;血栓通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Glu、Lac、LDH含量、LPR值均显著降低。 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改善脑内微循环、抗自由基损伤、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和改善能量代谢有关。实验结果为复方血栓通胶囊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