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旅游者:甄别及其环境友好行为特征研究
【6h】

生态旅游者:甄别及其环境友好行为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生态旅游者相关理论

2.2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变量的选择

3.2问卷设计

3.3 研究区概况

3.4问卷发放与回收

3.5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4.2调查样本概况

4.3 生态旅游者的甄别及其环境行为特征

4.4相关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与讨论

5.2管理启示与建议

5.3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中的不良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渐显著,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冲击,并认识到如果不及时加以妥善的调控和管理,这些冲击将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近三十年来,其规模不断扩大,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其目标与使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即生态旅游者,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识别生态旅游者并透彻地了解其行为特征,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生态旅游市场,有助于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基于在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区的调查,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定了生态旅游者的甄别标准,然后根据标准辨识生态旅游者,并对生态旅游者与其他类别旅游者的环境行为差异进行分析,寻找并分析与不同类型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相关的主要变量(因素),剖析了旅游者环境行为与各环境心理学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此,提出了旨在提高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水平的管理措施和游客环境教育方法。研究结果如下:
  (1)在理论上,根据生态旅游的内涵,提出了基于旅游者行为的生态旅游者甄别因子,即自然体验动机、学习型动机与环境态度。针对当前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者概念泛化这一问题,提出的分类指标以被学术界广泛认同的生态旅游的核心标准为理论依据。实证研究表明,基于“旅游动机+环境态度”指标的旅游者聚类是识别生态旅游者的有效方法。
  (2)并非所有前往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都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者,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只是少部分人。仅17.4%的访问者为生态旅游者,另有43.7%的访问者为偶然型生态旅游者,大众旅游者占38.9%。
  (3)生态旅游者主要是年轻人,学历较高,收入中等,女性略多于男性。
  (4)与大众旅游者相比,生态旅游者对保护景区及维护景区自然生态系统措施的支持度更高;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实施意向水平更高;向景区支付额外费用以保护环境的意愿更强。
  (5)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水平的相关因素不同:生态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与反应效能感、环境行动知识水平、后果意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即,生态旅游者的反应效能感越强、环境知识水平越高、后果意识越强,则其环境友好行为意向水平也越高;大众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水平与环境敏感度、反应效能感、后果意识、主观规范、环境行动知识显著正相关;偶然型生态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与反应效能感及环境敏感度相关。这说明,反应效能感是与所有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均相关的因子,增强反应效能感,强调“‘你可以’、‘你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是有效的途径。不同类别旅游者的环境友好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应采用不同的环境教育方法和管理措施。
  (6)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制定促进各类旅游者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的适宜管理措施、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体系提供一些对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