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虫类药复方干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6h】

虫类药复方干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二、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定义和特点

三、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病机制

四、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标志物

五、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手段

六、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病因病机

二、中医干预易损斑块的单味药研究

三、中医干预易损斑块的中药复方研究

第三节 目前中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研究简介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试验病例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样本量的估算

三、试验药物

四、治疗方法

五、伴随用药规定

六、不良反应的记录

七、观察指标

八、结局指标

九、数据录入

十、统计学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纳入情况

二、A、B两组基线比较

三、A、B两组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四、A、B两组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五、A、B两组安全性评价

第五节 讨论

一、虫类药复方的组方依据

二、虫类药复方的研究

三、结果的分析

四、本研究不足

第六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虫类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干预疗效,探讨中医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理,为提高中医药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重要性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二级预防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经颈动脉彩超确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病人90例,采用按患者自愿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其中对照组用药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加用虫类药复方颗粒口服,共治疗90天,并随访180天。主要结局指标治疗90天后,颈动脉IMT、Crouse积分和斑块面积、颈动脉易损斑块数目和血脂的变化。次要疗效结局指标为治疗和随访期间,有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颈动脉易损斑块病人103例,其中9例因为联系不上而脱落,2例因为不良反应(1例出现头面部皮肤过敏,1例因为出现眼睛肿胀)而终止试验,1例因为拒绝服药而退出,1例因不符合纳入而剔除。最终90例完成研究,没有终点事件,没有死亡。1、疗效方面:A组治疗后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同治疗前比较有所好转,B组治疗后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同治疗前比较未见有好转,但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A组在减少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方面均优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脂TC、TG、LDL均下降,HDL均升高,其中B组治疗前后LDL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DL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A组在降低TG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B组在降低TC、LDL,升高HDL方面作用则优于A组(P<0.05)。2、安全性方面: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心酶比较,结果提示两组安全性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虫类药复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在观察周期内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未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仅有轻度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
  2.虫类药复方在减少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方面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钙片作用机制不同。本研究为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