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贡菊离体快繁体系优化及种苗分级标准研究
【6h】

贡菊离体快繁体系优化及种苗分级标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贡菊的研究进展

1.1.1 本草考证

1.1.2 生药学特性

1.1.3 化学成分研究

1.1.4 药理学研究

1.1.5 栽培技术研究

1.1.6 起源及种质资源概况

1.2 组织培养研究

1.2.1 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2.2 菊属的植物组织培养概况

1.2.3 相关添加物的作用

1.3 中药材种苗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贡菊离体不定芽增殖条件优化研究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方法

2.2.1 不同取材部位和接种密度的筛选

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2.2.3 基本培养基的优化

2.2.4 实验条件

2.2.5 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取材部位和接种密度的筛选

2.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2.3.3 基本培养基的优化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取材部位和接种密度的筛选

2.4.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2.4.3 基本培养基的优化

第三章 贡菊离体壮苗生根及炼苗移栽条件优化研究

3.1 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方法

3.2.1 壮苗生根优化研究

3.2.2 炼苗移栽优化研究

3.2.3 培养条件

3.2.4 数据统计与外观指标鉴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壮苗生根优化

3.3.2 不同移栽基质对贡菊炼苗成活率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贡菊种苗分级标准的建立

4.1 材料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验区域自然概况

4.2 分级方法

4.2.1 指标测量方法

4.2.2 贡菊种苗分级标准的计算

4.2.3 聚类分级原理

4.2.4 数据标准化

4.2.5 种苗的修正分级

4.2.6 临界值的确定

4.2.7 统计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分级指标的确定

4.3.2 贡菊种苗初始分级结果

4.3.3 修正分级

4.3.4 临界值的确定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分级检验

5.1 材料

5.1.1 实验材料

5.1.2 试验区域设置

5.1.3 统计方法

5.2 方法

5.2.1 种苗分级对贡菊生长的影响

5.2.2 种苗分级对贡菊产量的影响

5.2.3 种苗分级对贡菊品质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种苗分级对贡菊生长的影响

5.3.2 种苗分级对贡菊产量的影响

5.3.3 种苗分级对贡菊品质的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贡菊不定芽离体快繁增殖条件优化研究

6.1.2 贡菊壮苗生根及炼苗移栽条件优化研究

6.1.3 贡菊种苗分级标准的建立

6.2 展望

6.3 创新性

6.4 本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贡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cv.Gongju)为菊科(Compositae)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贡菊”、“徽菊”,以头状花序入药,为我国药典规定药用菊花来源之一。贡菊性微寒,味甘苦,具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疮痈肿毒等,临床制剂有枸橘地黄丸、三宝片等。贡菊药食同源,常被开发为高级茶饮、保健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黄山贡菊引种到广东粤东地区惠州、梅州等地种植,经过多年的驯化栽培,形成了适应广东气候条件的生态类型。但贡菊有性生殖败育,不能结实,故没有种子。生产上一直采用分株、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育苗,不仅繁殖系数低,成本高,且贡菊具有严重的连作障碍,多代分殖易于引发植株病毒积累、产量下降,种质严重退化或变异。因此,本课题组受企业的委托,对广东省梅州地区种植的贡菊开展脱毒处理、种质复壮以及种苗生产的研究。本研究内容是在课题组前期开展离体快繁体系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对原有的离体快繁体系优化进行优化研究,同时,以贡菊组培苗为母本,大量扩繁生产用苗,对基地生产的贡菊种苗开展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
  优化贡菊离体快繁体系,探讨贡菊离体快繁最适宜条件,对贡菊种质资源进行复壮,为加快贡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方法及依据;同时建立科学的贡菊种苗分级标准,为保护贡菊种质资源、优良种苗的选取培育和规范化种植奠定基础。
  方法:
  本实验在课题组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基本培养基的配方、接种方式、接种疏密度、有机添加物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以达到优化贡菊离体快繁条件的目的;通过对贡菊种苗质量各项生物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研究,提出合理的贡菊种苗的分级标准并后期进行分级验证。本研究采用了单因素实验、正交设计、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1.贡菊不定芽离体诱导增殖条件的优化
  1.1取材部位和接种密度的筛选:与叶片、茎段上端、茎段下端、组织薄层切片相比,顶芽更适用于作为贡菊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取材部位;最优接种密度为3株/瓶。
  1.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6-BA与KT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不定芽诱导均有作用;添加生长素NAA或IBA均可提高不定芽诱导率;最佳的增值条件为:6-BA2.0mg·L-1+NAA0.02 mg·L-1+IBA0.1 mg·L-1,增殖系数高达6.43±0.56。
  1.3基本培养基的优化:在标准MS大量元素浓度、1.5倍MS标准铁盐浓度、20~30g·L-1蔗糖及添加30 ml·L-1椰子汁条件下,诱导增至不定芽效果最佳。
  2.贡菊离体壮苗生根及炼苗移栽条件的优化
  通过单因素、组合实验等方法,获得最适于贡菊离体壮苗的最优激素培养条件为MS+IBA0.1 mg·L-1+NAA0.2mg·L-1;最适宜接种密度为5株/瓶;最适于贡菊离体壮苗的碳源为蔗糖;添加250~500mg·L-1的水解酪蛋白可明显促进贡菊芽苗生长;适宜贡菊生根的活性炭浓度在0~1g·L-1范围内,以AC0.5g·L-1处理生根率最优。适宜的炼苗基质为珍珠岩:最适于贡菊炼苗的混合基质为:蛭石∶河沙∶园土=1∶1∶1。
  3.贡菊种苗分级标准的建立
  贡菊种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H≥9.26cm,D≥0.30cm;Ⅱ级:H(9.26>H≥6.56),D(0.30>D≥0.21);Ⅲ级苗的临界值为H<6.56cm,D<0.21 cm。Ⅰ、Ⅱ级苗为合格苗,达到出圃的要求,种植时优先选择Ⅰ、Ⅱ级种苗。
  结论:
  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成果基础上,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接种疏密度、有机添加物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并结合培养效果及节约成本进行效果评价,获得优化的贡菊离体快繁体系,为加快贡菊良种繁育、促进优质种苗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对贡菊种苗质量各项生物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株高及地径可作为贡菊种苗的分级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贡菊种苗质量分为三个级别,并通过后期对各等级种苗的成活率、产量等指标进行考察,验证了该分级标准合理、可行,可为贡菊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