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6h】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

一、肩周炎的认识

二、肩周炎的研究概况

三、肩周炎的治疗概况

第二节 中医学

一、肩周炎的认识

二、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三、肩周炎与经脉的关系

四、辩证方面

五、治疗原则

第三节 留针

一、留针与疗效的关系

二、留针与否与环境状况

三、留针时间的依据

四、现代对古代留针时间的认识

五、现代对留针时间的研究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中止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病例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意外情况处理

四、临床疗效指标

五、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六、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中断及脱落病例的状况

二、基本资料分析

三、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

一、理论依据

二、结果分析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中存在问题

五、设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既定统一的针刺取穴下,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不同留针时间在改善肩周炎症状的差异性,为临床上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数学量化上提供优质的方案,以供日后的参考选择依据。
  方法:
  选取90名完整病案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治疗1组,留针15分钟;治疗2组,留针30分钟;治疗3组,留针60分钟,每组各30例。每组患者每天均进行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小休3天,继之再接受第2个10天的疗程,疗后随访跟踪2个月,观察反弹复发率。从中对比分析各组不同时期的MPQ疼痛测评量表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指标的变化,统计应用上选取SPSS17.0,进行分析三种治疗组的短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指数。
  结果:
  1.本研究录取完整病案90宗,年龄由43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53.13±5.28岁,病程由1个月至15个月,平均病程为7.4±3.37个月。男性42例,女性48例。治疗前三种治疗组病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MPQ和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指标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与组之间具有统计上之可比性。
  2.治疗结束后,数据显示治疗3组30例中有18个治愈,8个显效,2个有效,2个无效,总有率93.33%;治疗2组30例中有15个痊愈,9个显效,3个有效,3个无效,总有效率达90%;治疗1组30例中有6个痊愈,7个显效,10个有效,7个无效,总有效率达76.67%。治疗各组的临床疗效经检验分析P=0.008<0.01,在整体治疗效果上显示组与组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两组间的对比分析,治疗3组与治疗2组P>0.05,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别。治疗3组与治疗1组及治疗2钟组与治疗1组的对比分析则P<0.01,即在治疗效果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
  3.在衡量肩周炎症状的MPQ指数上,治疗前的平均数值,治疗1组为40.93±16.8,治疗2组为39.17±15.84,治疗3组为40.87±14.27。第1次疗程后三种治疗组的病者的指标都有明显下降,治疗1组为28.87±15.33,治疗2组为22.1±12.7,治疗3组为21.23±12.18,统计学分析P=0<0.01,显示各治疗组具有非常明显改善肩痛的效果。第2疗程后三种治疗组的患者的MPQ指数均继续地明显下降,治疗1组为19.1±15.1,治疗2组为9.2±12.4,治疗3组为8.06±12.59,统计学分析P=0<0.01,显示两疗程后疼痛症状获得更好的改善空间。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对比间的检验,治疗3组与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1组均得P<0.01,差异非常明显,即治疗3组及治疗2组的疗效非常明显优胜于治疗1组。同时可见治疗3组和治疗2组的MPQ疼痛指数下降水平较治疗1组快速。而治疗3组与治疗2组比较得P>0.05,即两组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2个疗程后的随访跟踪两个月中,三种治疗组的MPQ疼痛指数与治疗2个疗程后时比较相差不大,各组均录得P>0.05,表示治疗效果相当稳固,未有可见反弹迹象。
  4.肩关节活动功能指数的分析上,治疗前的平均数值,治疗1组为54.43±18.46,治疗2组为56.77±17.39,治疗3组为54.53±15.67。第1次疗程后的指数大幅度上升,治疗1组为68±16.96,治疗2组为75.33±14.13,治疗3组为76.37±13.6,统计学分析P=0<0.01,显示各治疗组具有非常明显改善关节活动的效果。第2疗程后三种治疗组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指数均继续地明显上升,治疗1组为78.63±16.78,治疗2组为89.7±13.84,治疗3组为90.97±14.05,统计学分析P=0<0.01,显示两疗程后关节活动获得更好的改善空间。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对比间的检验,治疗3组与治疗1组、治疗2组与治疗1组均得P<0.01,差异非常明显,即治疗3组及治疗2组的疗效非常明显优胜于治疗1组。同时可见治疗3组和治疗2组的关节活动指数上升水平较治疗1组快速。而治疗3组与治疗2组比较得P>0.05,即两组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两疗程后的随访跟踪2个月中,三种治疗组的关节活动指数与治疗2个疗程后时比较,相差不大,各组均录得P>0.05,表示疗效相当稳固,未有可见反弹迹象。
  5.针对肩周炎主要的持续固定痛、胀痛及触痛上作疗效对比分析。三种治疗组对持续固定痛和触痛的P值分别为持续固定痛0.055、触痛0.074,2个数值都大于0.05,显示各组的治疗方法在舒缓肩周炎上述两种疼痛上没有明显差别。三种治疗组对胀痛P值为0.0104,少于0.05,表示各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在舒缓肩周炎的胀痛上存在明显差别。其中治疗3组与治疗2组的P值为0.58,大于0.05。治疗1组则分别与治疗3组及与治疗2组的P值为0.0027和0.0036,均少于0.01。即治疗3组与治疗2组对缓解胀痛非常明显地优于治疗1组。
  结论:
  三种治疗组均对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对疼痛和肩关节活动有明显的改善。在痊愈率、MPQ疼痛和肩关节活动指标上的分析,都一致说明治疗3组与治疗2组均非常明显优于治疗1组,这突出留针时间稍长对治疗肩周炎将取得更佳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