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砂六君子汤高位保留灌肠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6h】

香砂六君子汤高位保留灌肠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现代医学对CINV的发病机制探讨

三、CINV的评估工具

四、现代医学对CINV的防治研究进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CINV病性、病位、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对CINV的研究进展

三、中医外治法对CINV的防治研究

第三节 CINV的护理学研究进展

一、情志护理

二、辨证施食

三、中医五联护理法(对症护理)

四、子午流注时辰护理(时间护理)

第四节 文献总结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纳入标准

三、病例排除标准

四、中止标准

五、样本量的确定

第二节 研究步骤及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干预流程

三、试验材料

四、观察与评价指标

五、研究质量控制

六、数据处理

七、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脱落病例组与有效病例组基线数据比较

二、灌肠组、口服组、对照组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三、灌肠组、口服组、对照组三组干预结果比较

第四节 讨论

一、乳腺癌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二、香砂六君子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CINV的临床效果

三、香砂六君子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乳腺癌患者CINV的机制探讨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乳腺癌首次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香砂六君子汤以高位保留灌肠的给药方式作用于CINV症状者,依据R-INVR护理评估量表为评价指标评估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对CINV的疗效;对比中西结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在疗效上的区别;比较高位保留灌肠给药方式与传统口服给药方式的疗效差别,为CINV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本研究将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灌肠组、口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疗法;灌肠组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香砂六君子汤高位保留灌肠;口服组也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香砂六君子汤口服。从化疗后1小时开始,每天1次,持续治疗3天。对比分析和评价化疗第1、2、3天和第7天的恶心、呕吐、干呕症状的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等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0例,随机分成灌肠组、口服组和对照组3组,各30例。研究期间灌肠组失访1例,口服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纳入统计病例86例。4例脱落患者与86例完成试验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麻醉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化疗方案、卡式评分等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人为干预对患者脱落的影响。灌肠组29例、口服组28例、对照组29例,其年龄、身高、体重、手术、麻醉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化疗方案、卡式评分等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灌肠组和对照组对比显示,在化疗后d1、d2、d3、d7,其恶心、干呕症状的经历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化疗后d1呕吐症状经历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后d7呕吐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和口服组对比显示,在化疗后d1其恶心症状的经历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干呕症状的经历时间、发生频率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化疗后d7恶心、呕吐、干呕三种症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便秘和腹胀,此两者发生例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研究在相关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CINV),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能更好、更快地改善CINV、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运用香砂六君子汤高位保留灌肠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CINV,与香砂六君子汤口服疗法相比,能缩短急性CINV恶心、干呕经历时间,减小恶心、干呕发生频率,减轻恶心严重程度,但是随着化疗进程的推进,高位保留灌肠疗法与口服疗法相较无明显差异。
  3.本研究尝试使用香砂六君子汤以高位保留灌肠的给药方式应用于CINV,疗效确切,且可行性高、无毒,安全性高,解决化疗后患者口服给药的困难,可为治疗CINV的临床中医给药方式提供新的依据和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