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节镜微创术结合清热凉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膝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6h】

关节镜微创术结合清热凉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膝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痛风的中医学研究

1.1.1 中医对“痛风”一病了解

1.1.2 痛风的中医治疗现状

1.2 痛风的现代医学研究

1.2.1 痛风性关节炎的定义

1.2.2 痛风一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2.3 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1.2.4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2.5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2.6 痛风的预防

1.2.7 痛风性关节炎的西药治疗

1.2.8 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1.3 结语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手术器械设备

2.2.2 治疗方法

2.2.3 治疗组干预方法

2.2.4 疗程及注意事项

2.2.5 观察指标

2.2.6 疗效指标

2.2.7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

2.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

2.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积分比较

2.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A水平比较

2.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水平比较

2.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比

2.3.8 术后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

2.4 讨论与分析

2.4.1 “清热凉血方”治疗痛风的来源及其组方分析

2.4.2 关节镜治疗膝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2.4.3 研究结果分析

2.4.4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随着大众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痛风一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对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且多伴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随着祖国医学对痛风一病的进一步了解,目前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痛风已取得较好疗效。
  目的:
  通过观察关节镜微创手术结合清热凉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膝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研究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膝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自2016年2月份至2017年2月份在广州中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59例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均为湿热蕴结证型。然后按入院顺序依次编号,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手术评估,无手术绝对禁忌症后,行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及术后相同的常规处理。并且从术后第2天起,给予口服苯溴马隆片(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41),50mg/次,1次/d,早餐后服用,连续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若提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须终止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下,术后第二天起同时子清热凉血方水煎口服,1剂/天,以4周为一疗程。通过观察治疗1周、4周时的临床疗效,疼痛、关节功能积分,试验室指标(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然后进行统计分析(SPSS19.0统计软件)。
  结果:
  1.治疗1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关节功能积分、BUA、ESR、CR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1周及4周时,两组的疼痛、关节功能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疼痛、关节功能积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治疗1周时,两组复测的BUA、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同时治疗组ESR、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BUA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复测的BUA、ESR、CRP水平,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4周与治疗1周时相比较,BUA、ESR、CRP水平进一步降低。
  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关节镜微创手术结合清热凉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膝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降低血尿酸及炎性指标水平,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