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6h】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临床部分

一、祖国医学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研究近况

二、现代医学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研究

第二节 实验部分

一、小鼠中耳炎模型的建立

二、建立小鼠中耳炎模型

三、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部分

一、研究设计

二、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动物实验部分

一、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临床研究部分

二、动物试验部分

三、创新点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临床研究部分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针刺结合西药为主的治疗组和以西药为主的对照组的疗效优劣及不良反应,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耳门、听会、翳风、足三里、丘墟,并采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针刺每日1次,连续5次,休息2天为1周,西药每日1次,共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以评估针刺对本病疗效的影响。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2.8%,治疗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耳部刺痛发生率分别为3.57%、10.34%,耳部瘙痒发生率分别为7.14%、13.79%,治疗组患者耳部刺痛及耳部瘙痒发生率虽都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于西药组,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具有缓解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反应,预后优势明显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实验研究部分: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及氧氟沙星滴耳液分别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的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TNF-α、IL-6、耳蜗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状态等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电针对本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挑选39只符合标准的雄性大鼠接受急性中耳炎模型造模,造模成功后(造模过程中死亡3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造模3天后,①组给予0.2ml的0.9%氯化钠盐水滴耳,②组采用皮内针电针大鼠双侧耳部,治疗20min,③组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0.2ml滴耳。各组均2次/天,共治疗7天。各组测定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6在造模前、造模完成后、治疗3天、治疗7天后的水平;试验结束后再各自检测耳蜗微循环血液流动学指标,包括耳蜗血流量、平均动脉压;处死豚鼠后记录中耳炎症情况及细菌培养计数。
  结果:
  电针组和西药组的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的两个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动脉压、耳蜗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施干预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中耳炎症评分、细菌培养计数水平都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干预的两组之间比较,中耳炎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计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或氧氟沙星滴耳液均能够降低血清致炎因子以及升高平均动脉压、耳蜗血流量,降低中耳炎症评分及减少细菌培养计数,具有加快耳蜗微循环血流及杀菌、消炎的优点,使其促进豚鼠中耳炎达到痊愈。在抗菌方面,电针较氧氟沙星西药组效果更佳,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