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
【6h】

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唾液腺损伤机制

一、概念

二、目前关于唾液腺损伤机制的学说

第二节 放射性口干防治现状

一、现代医学防治措施

二、中医药防治措施

三、护理措施

第三节 乌梅喷雾剂的应用研究与浓度的选择

一、乌梅喷雾剂的应用研究

二、乌梅喷雾剂应用浓度的选择

三、文献总结

第二章 放射性颌下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模型组与正常组饮水量、唾液量、颌下腺情况的比较

三、放射性颌下腺组织损伤情况的比较

四、大鼠唾液腺AQPI和AQP5 mRNA的表达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乌梅喷雾剂对Wistar大鼠颔下腺放射性损伤后功能影响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各组大鼠唾液流率、唾液成分的比较

三、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

四、大鼠颌下腺AQPI和AQP5 mRNA的表达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局限性与应对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建立放射颌下腺损伤的动物模型,使用乌梅喷雾剂干预后测定其唾液流率、唾液成分以及摘取大鼠腺体,用HE染色、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唾液腺及唾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基因的表达,从分子病理层面探究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及乌梅喷雾对放射颌下腺损伤的修复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一方法: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实验动物中心统一提供,SCXK(粤)2013-0034,Wistar种类,6~7周,180~220g,共115只,SYXK(粤)2013-0085,并通过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复同意。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irradiated control group,SIG)、模型组(irradiated group,IG),正常组(n=56)只麻醉不照射,模型组(n=59)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Gy(射线类型:电子线,能量为9MV,剂量率为3Gy/min),将大鼠颌下腺部位暴露于照射区(暴露区域:1.5cm*1.5cm),其他部位由2cm铅板遮档,避免受到射线影响。照射结束后,两组分8个时间点观察大鼠饮食量、唾液流率等指标,即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期间不限制饮食量,每组各个时间段取7~8只大鼠解剖摘取颌下腺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饮水量、唾液量、病理组织学方法、水通道蛋白的表达观察判断大鼠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模型建立与否。
  实验二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将1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35只大鼠,分别为正常组(sham-irradiated control group,SIG)、模型组(irradiatedgroup,IG)、生理盐水组(normal saline group,NSG)、匹罗卡品组(pilocarpinegroup,PG)、乌梅喷雾组(dark plum spray group,DPSG)。正常组只麻醉不照射,其他4组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Gy(具体照射方法同实验一)。造模后,各组分5个时间点收集唾液、摘取颌下腺腺体,即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期间不限制饮食量,每组各个时间点取7只大鼠取样测定唾液流率、唾液成分以及摘取大鼠腺体,用HE染色、PCR等技术方法检测唾液腺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基因的表达量。
  结果
  实验一结果:放射后1~21天模型组大鼠饮水量为(6.42±1.91) ml、正常组饮水量为(4.82±1.20)ml,模型组饮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放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模型组唾液量均低于正常组,其中第7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颌下腺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E病理切片显示颌下腺腺体明显萎缩,腺体细胞核固缩明显,体积明显变小,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严重,间质明显增宽,间质中胶原有些增生,间质中血管充血明显,病理损伤程度呈渐进性加重,放射后42天损伤最为严重;颌下腺组织通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1~42天的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
  实验二结果:第7天、28天的模型组唾液流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7天乌梅喷雾组唾液流率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匹罗卡品组和乌梅喷雾组对放射后唾液成分的改变无明显改变;HE染色结果也显示乌梅喷雾组与匹罗卡品组颌下腺组织的修复情况较好,在第14、28天结果中,乌梅喷雾组的腺体得到修复,腺体组织恢复情况几乎接近于正常组;匹罗卡品组和乌梅喷雾组能促进水通道AQP1和AQP5的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梅喷雾剂干预两周后,乌梅喷雾组的促进水通道AQP1和AQP5表达的作用更为显著。
  结论
  Wistar大鼠接受直线加速器电子线18Gy照射后,放射性颌下腺损伤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损伤机制为放射在损伤颌下腺组织细胞的同时,位于颌下腺的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的表达也受到抑制,由于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是颌下腺调控水分泌和水跨膜运转的主要通道,因此水分泌和水跨膜运转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进而唾液分泌减少以及颌下腺损伤进一步加重。乌梅喷雾剂干预2周后,能促进大鼠颌下腺水通道因子AQP1和AQP5基因的高表达,从而促进水跨膜运转,促使颌下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的得以修复,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乌梅喷雾剂没有纠正放射后唾液成分的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