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稀土掺杂的钨/钼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6h】

稀土掺杂的钨/钼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钨酸钙(CaWO4)是以电离辐射闪烁探测器而著称,在伦琴发现X射线后开始得到使用。CaWO4由于其优越的发光性能,并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质,使得其在很多领域如固体激光器、显示、闪烁媒介和光线通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最近几年中,人们开始对Eu3+掺杂的CaWO4荧光粉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实验结果。经研究发现,用393 nm或者464 nm的激发波长激发Eu3+掺杂的CaWO4荧光粉可以得到主峰波长位于616 nm附近的具有线状光谱的红光,其相应的激发波长与目前商用的紫外LED或者蓝光LED芯片相匹配,是一种具有取代传统Eu掺杂硫化物的红色荧光粉。因此,目前的很多努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CaWO4:Eu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然而,研究结果发现要取得较好的发射强度需要较高Eu3+的掺杂浓度。对于Eu3+掺杂的CaMoO4荧光粉,其发光性能与Eu3+掺杂的CaWO4荧光粉也差不多。一般情况下,当以616 nm为监测波长时,Eu3+掺杂的CaMoO4荧光粉位于393 nm附近的的激发光谱强度比464 nm强,然而我们研究发现,位于393 nm附近和464 nm附近的的相对激发强度会随Eu3+/Bi3+共掺CaMoO4比例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将在本文章讨论这一现象。除此了荧光发光外,当以低浓度的Eu3+掺杂CaWO4和CaMoO4荧光粉时,发现其具有红色长余辉现象,这在以往的文献中很少报道。因此,基于以上现象,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MoO4:Eu3+,Bi3+和CaMO4:Eu3+(M=W,Mo)红色荧光发光材料,并采用了电荷补偿方式Ca2+/Sr2+→2Eu3+/Gd3++M+(M+=(Li+,Na+,K+)对相关样品进行电荷补偿。对于低浓度Eu3+掺杂的红色磷光发光材料,我们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MO4:Eu3+,Re3+(A=Ca,Sr,Ba;M=W,Mo;Re=Sm3+)样品。采用XRD、光致发光、余辉衰变以及热释光等对相关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并获得了下面的研究成果:
   1)研究发现,对于CaMoO4:Eu3+的荧光发光,Eu3+最优掺杂浓度是0.3。在Ca0.70BiyMoO4:Eu(0.30-y)3+系列样品中,当y<0.04时,位于393 nm附近Eu3+的激发强度比464 nm附近强,但当y≥0.04时,位于464 nm附近Eu3+的激发强度反而比393 nm处强度强,而且在该系列样品中,位于464 nm的激发光谱强度随y值增加而不断的增强,然而位于393 nm的激发光谱强度随Bi3+浓度的增加却不断的减弱。我们在研究Ca0.70-2yBiyMoO4:Eu(0.30+y)3+系列样品,发现当y<0.02时,位于393 nm附近Eu3+的激发峰强度明显比464 nm附近的强度强,而当y≥0.02时,两者的相对强度发生明显的改变,位于464 nm处的激发峰强度比393 nm处激发峰强。因此,在Eu3+-Bi3+共掺CaMoO4的荧光粉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i3+/Eu3+掺杂的比例来改变位于393 nm附近和位于464 nm附近Eu3+的激发光强度。对于393 nm附近和位于464 nm附近Eu3+的激发强度发生改变现象,认为主要是由于Bi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以及Bi3+-Eu3+取代Ca2+过程中的电荷不平衡共同造成。研究也发现,采用电荷补偿方式2Ca2+→Eu3+/Bi3++Na+可以使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得到改善。
   2)通过对NaxCa1-2x(MoO4)1-Y(WO4)y:Eux3+红色荧光粉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所制得样品属于四方白钨矿结构,具有141/a(N0.88)空间群,当y=0时,样品衍射主峰随着x的增大往小角度移动。样品的光致发光结果表明,当x=0.25时,样品电荷迁移(CT)带强度达到最强,而Eu3+特征激发峰与发射峰强度没有因Eu3+浓度的不断增加而减弱,即x=0.50时,样品(Na0.50MoO4:Eu0.503+)的Eu3+的特征激发和发射强度达到最强。对样品Na0.50(MoO4)1-y(WO4)y:Eu0.503+研究发现,不同的y浓度会影响该体系样品的发光性能,适量的WO42-取代MoO42-可以改善样品的发光性能,当y=0.60时,样品Na0.50(MoO4)0.40(WO4)0.60:Eu0.503+发光性能最优。所合成的系列荧光粉在393 nm和464 nm激发波长激发下均能获得位于616 nm属于Eu3+特征发射(5D0→7F2)的红光。
   3)研究发现,用254 nm高压汞灯激发低浓度Eu3+掺杂放入CaWO4荧光粉,我们可以观察红色长余辉现象。样品的余辉光谱表明,所观察到的余辉是源于Eu3+的5D0-’FJ(J=0,1,2,3,4)特征跃迁所发射的红光,主峰分别位于592 nm和616 nm附近。当加入碱金属电荷补偿剂后,相关样品的余辉性能可以得到改善。我们推测Eu3+在CaWO4中有两种占据的格位方式,分别是Ca2+格位和W6+格位,其中Eu3+取代W6+所产生的缺陷是造成余辉现象的主要原因。最优样品在254 nm高压汞灯下激发3分钟,用裸眼在黑暗中发现其余辉时间可以持续近40分钟。
   4)用254 nm高压汞灯激发Eu3+掺杂CaMoO4样品时,可以观察到红色长余辉现象。通过样品的热释光曲线研究发现,位于74℃附近的热释光峰所对应的陷阱缺陷较适合产生余辉现象。用不同浓度的Eu3+掺杂CaMoO4,所得样品的余辉性能不同,当Eu3+掺杂为0.5%时样品的余辉性能最佳。
   5)当适量的MoO3加入CaWO4:Eu3+时,可以改善样品的发光性能和余辉性能。这可能是因为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MoO3可以提高其能量传递效率和基质发光效率,从而提高Eu3+离子的发光特性和余辉特性。对于样品的余辉性能,MoO3最优掺杂量是0.02。
   6)通过对CaWO4:Eu3+,Sm3+荧光粉的研究发现,当在CaWO4:Eu3+中加入适量浓度的Sm3+时,可以改善相关样品的发光性能和长余辉性能。这可能是源于Sm3+与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作用,Sm3+能够将自身吸收的能量传递给Eu3+,从而提高样品的发光特性和余辉特性。通过样品的余辉光谱分析发现,样品的余辉来源于Eu3+的5D0-7FJ(J=0,1,2,3,4)跃迁特征峰,主峰位于592 nm和616 nm附近。所得系列样品的热释光峰位于74,114,153,167和254℃附近。对于样品的余辉特性,Sm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5%。
   7)样品MWO4:Eu3+(M=Ca,Sr,Ba)研究结果表明:当Sr2+或Ba2+完全取代Ca2+格位,电荷迁移带强度和Eu3+特征激发峰强度会减低,且基质的电荷迁移带会往短波长方向移动,即出现蓝移。样品CaWO4:Eu3+有五个热释光峰,而样品SrWO4:Eu3+和BaWO4:Eu3+都有两个热释光峰。所制得三个样品都呈现长余辉现象,但是它们的发光性能、余辉时间和热释光性能却不同,其强度次序:CaWO4:Eu3+>SrWO4:Eu3+>BaWO4:Eu3+。Eu3+离子在MWO4(M=Ca,Sr,Ba)基质中均呈现出的长余辉现象很有可能是由价带顶部的O2-离子的2p态中电子被激发到位于导带底部的W6+离子的5d态,而价带中的空穴有一定几率被空穴陷阱捕获,在激发消失由于热扰动,陷阱中的载流子被重新释放,形成电荷迁移,并伴随能量传递到Eu3+离子,形成余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