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6h】

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2. 植被覆盖变化指示因子提取

3. 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兰州市南北两山1991、1999年TM 遥感影像数据和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及其相应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等对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植被覆盖年际变化、植被覆盖变化强度、植被覆盖变化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对2006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并结合1991-2006年年均降水和年均气温及其它社会相关资料对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1.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1991-2006年植被覆盖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1991-1999年植被覆盖增幅较小,1999-2006年植被覆盖增幅较大。1991年,七里河工程区植被覆盖率最高,其次为城关工程区,永登工程区植被覆盖率最低;1999年,七里河工程区植被覆盖率最高,其次为西固、城关和皋兰工程区;2006年,七里河工程区植被覆盖率仍然最高,其次为城关、安宁、西固、皋兰等工程区。1991-1999年,西固工程区植被覆盖增加最快,其次为城关、皋兰、七里河工程区,而安宁和永登工程区增加较慢;1999-2006年,七里河、西固、永登工程区植被覆盖率增加较快,其次为城关、安宁和皋兰工程区。
   2.1991年,低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占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总面积的69%,中等植被覆盖度占27.2%;1999年,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总面积的38%,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达到58%;2006年,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占0.08%,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占27.4%,中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60.52%,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12%。
   3.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区植被覆盖整体朝着规模增大的方向发展。1991-1999年,植被覆盖在面积上的综合变化幅度为8.7%,年均变化速度为1.1,在空间上的综合变化幅度为208.7%,年均变化速度为26.1,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为0.042,变化很平稳,处于平衡状态;1999-2006年,植被覆盖在面积上的综合变化速度为111.5%,年均变化速度为15.9,在空间上的综合变化幅度为311.5%,年均变化速度为44.5,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为0.36,变化较平稳,处于准平衡状态。
   4.1991-2006年,林地在各个高程分级范围内的整体格局没有变化,在1700-1900m范围内面积最大,其次为1500-1700m 范围,再次为1900-2100m 范围,在其它高程分级范围内基本无林地。
   1991年,林地在0~9°坡度范围内面积最多,其次为20°~29°范围,再次为10°~19°和30°~39°范围;2006年,林地在30°~39°坡度范围内面积最多,其次为0°~9°范围,再次为20°~29°范围。1991-2006年,0~9°林地面积减少,20°~29°和30°~39°坡度范围内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30°~39°
   坡度范围内变化比较明显。
   1991-2006年,林地在坡向上的总体景观格局基本没有变化,在阴坡方向上面积最多,其次是半阴坡方向,再次是阳坡方向,最后是半阳坡方向。
   5.1991-2006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各区域景观格局各分析指标的总指数、组合状况值和综合指标值都不高。1991年,城关工程区综合指标值最高,整体景观格局最好;其次为安宁工程区,整体景观格局较好;再次为七里河工程区,但七里河工程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被覆盖率均为最高;最后为西固和皋兰工程区,综合指标值较低,整体景观格局较差。2006年皋兰工程区综合指标值最高,整体景观格局最好;其次为七里河和西固工程区,整体景观格局较好,其中,七里河工程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最高;再次为安宁工程区;城关工程区综合指标值最低。1991-2006年,兰州市南北两山景观格局变化较明显。
   6.兰州市南北两山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制度和民众的绿化意识,其中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具有关键作用;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变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