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研究
【6h】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2 国内外城市中心性研究综述

2.1国外城市中心性研究

2.2 国内城市中心性研究

3 基础理论

3.1中心地理论

3.2增长极理论

3.3核心-边缘理论

4 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分析

4.1以地级市为主的西部地区城镇概况

4.2城市中心性指标体系的建立

4.3城市中心性指数计算

4.4城市中心性结果分析

5 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等级划分

5.1城市中心性等级划分

5.2城市圈等级划分

6 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对策

6.1优先发展大中城市

6.2促进城市集群化

6.3培育省域区域中心城市

6.4扶持发展小城市

6.5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7 结论与不足

7.1结论

7.2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首先在论述城市中心性研究的理论背景及概述国内外城市中心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城市中心性的方法,然后简述了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镇发展现状,结合绪论中的理论基础,建立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研究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体现五个方面,即商贸中心性、服务中心性、空间作用中心性、制造业中心性与对外开放中心性,一共10项指标16项具体数据。
  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获取2000年与2010年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指标数据,利用最小需求量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2000年与2010年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各城市各行业中心性值及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各城市中心性综合得分。
  通过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心性研究的结果,分析西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及问题。针对这些特征及问题,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1.优先发展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呼包—包兰—兰青线经济带四大重点区域内的大中城市。
  2.促进城市的集群化发展,提高城市的空间聚合度,促进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的形成,使城镇化由传统的以单个城市为核心的“点”的集聚模式向以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为中心的“面”或“群”的集聚模式转化,形成更为广阔的城镇化地区。
  3.培育和发展省(自治区)域区域中心城市。促进省(自治区)域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有条件地分步发展为大中城市。
  4.积极扶持发展小城市,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一批小城镇。通过强化城市功能、扩大规模,加强与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联系,积极扶持现有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迈进。
  5.促进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