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6h】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

第三章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分析评价

3.1 历史变化

3.2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现状特征

3.3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过程分析

第四章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析评价

4.1 水资源量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3 水资源特点及变化趋势

4.4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4.5 水资源评价系统模型的建立

4.6 水资源系统分析

第五章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理论基础

5.1 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发展的内涵

5.2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5.3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交互耦合关系分析

第六章 石羊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的量化分析

6.1耦合模型的建立

6.2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6.3 耦合标准的设定

6.4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综合得分的修正

6.5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计算

6.6 结果分析

第七章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7.1石羊河流域及其主要城市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7.2 石羊河流域及其主要城市未来发展的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成果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属于典型的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区域内干旱缺水、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石羊河流域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活动,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危机。石羊河流域已成为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典型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对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文以石羊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认识石羊河流域基本状况的前提下,分别建立城镇化及水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分析石羊河流域及其所辖主要城市的城镇化过程和水资源演化过程,探讨研究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理论基础。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动态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得到近16年来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从时空角度对两系统的耦合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石羊河流域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并分析了未来城镇化与水资源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提出了石羊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论文共分为以下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研究区概况。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与植被、河流水系等方面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从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描述了现阶段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第三部分为石羊河流域城镇化分析。主要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城镇的历史变迁、现状特征。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城镇化的演变规律及机制。
  第四部分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析评价。主要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用水总量、人均用水水平、用水效益等三个方面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水资源系统得分,分析水资源体统的演变规律。
  第五部分为石羊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阐释了耦合、系统耦合、复合系统、耦合系统阈值理论等的内涵,分析了城镇化与水资源的关系,主要阐述了系统论、控制论、协同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各个理论在城镇化与水资源关系中的应用。
  第六部分为石羊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动态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部分。构建了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给定了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间划分与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对1994-2009年石羊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城镇化与水资源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
  第七部分为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依据城镇化发展四阶段理论及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标准,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剖析城镇化发展特征,研究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未来耦合发展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研究区域城镇化与水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八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根据前文论述总结了论文的主要成果,创新之处,并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