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情调查和综防技术探讨
【6h】

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情调查和综防技术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分布

1.2症状表现

1.3病原

1.3.1学名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1.3.2分类地位

1.3.3细菌性条斑病与白叶枯病菌的主要差异

1.4水稻细条病病原的分类与分化

1.5细条病病原的适生性

1.6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情况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2.2方法

2.2.1调查方法

2.2.2病原菌形态鉴定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台风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影响

3.2降雨量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影响

3.3田间积水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影响

4讨论

4.1品种的抗病性

4.2流行因子

4.2.1初侵染源

4.2.2再次侵染源

4.2.3温度

4.2.4降雨量

4.2.5刮风

4.3综防技术探讨

4.3.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4.3.2选无病地育种

4.3.3培育壮秧

4.3.4杜绝用病稻草绑秧

4.3.5加强肥水管理

4.3.6做好药剂防治

5结论

附表:2006-2007年度南繁作物面积与调种量统计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简称细条病。最早描述水稻上有条斑状细菌性病害的是Reiling,他在1918年对菲律宾的水稻观察后报道的(许志刚,1999)。但长期以来一直误认为就是白叶枯病。1953年中国的范怀忠和伍尚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再次看到这种病害,发现与白叶枯病有所不同,后来经与方中达等联合比较研究,确认是与白叶枯病不同的另一种细菌病害,称为条斑病,病原菌被鉴定为稻生黄单胞菌X.oryzicola。细条病在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塞内加尔、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等国都有分布。其中,中国长江以南稻作区普遍发生。随着引种调种、南繁加代以及材料交换逐步传播蔓延,现已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防治水稻细条病危害的有效方法。 南繁基地是全国水稻品种资源异地调运最频繁和最复杂的地区,也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的聚散地。从每年10月开始,全国各稻作区的育种队员就把各种水稻小材料种子调运到南繁基地进行加代、繁殖;12月份开始,各种水稻制种用的亲本也调运到南繁基地。繁殖、加代、制种结束后,大量的水稻种子又要从南繁基地调运回祖国各地。每年从南繁基地调运的水稻种子量600万~1000万kg。由于大量的水稻种子频繁进出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传播蔓延风险很大。 本文通过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3年对南繁基地三亚、乐东和陵水三市、县晚造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台风、降雨量和田间积水等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主要流行因子。 海南是热带气旋多发地区,正常年份每年有2~3个热带气旋登陆南繁基地,如热带气旋加强为台风,影响力更大。南繁季节(冬季)几乎没有热带气旋登陆.但当地农民种植的水稻田晚造有时会遇到台风,造成稻叶大量伤口,细条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可以通过水源污染下季南繁水稻小材料。南繁基地冬季常刮东北风,制种田常遇到清明前后的干热风,这些都是细条病流行应考虑的因素。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蔓延、流行都需要在“水”的作用下完成,特别是在大面积发病年、流行年,都是靠雨水的作用来完成的。尤其是秧田期受淹常导致病害早发、重发而成为发病中心。在干旱条件下,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程度相对较轻,对产量影响较小。地块低洼,排水不良,造成田间常年积水,雨后串灌、漫灌,含有病原菌灌溉水源的污染也是细条病病害发生流行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调查结果,本文还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防技术进行探讨。提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特别是加强暴风雨过后对发病中心区的预防,以药剂防治为辅,重点搞好种子消毒和培育无病壮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