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和碳足迹研究——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
【6h】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和碳足迹研究——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模型

2.1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及模型

3 土地利用及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3.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2 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

4.1 数据来源

4.2 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

4.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

4.4 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

4.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时空差异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足迹

5.1碳汇及碳足迹压力指数

5.2能源消费碳足迹及重心演变趋势

5.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足迹

5.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时空差异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采用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并将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农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等4大类,并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传统能源消费项目对应关系,构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测算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2002-2011年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中,农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整个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最大(95.29%),其后依次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31%)、交通用地(0.38%)和特殊用地(0.02%)。
  (2)2002-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的75844.89×108t上升到2011年的177009.34×108t,年均增长率达到14.82%。2002-2011年中国能源强度呈现动态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0.6368t/104元减少至2011年的0.5878t/104元。其中,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能源强度较高,其2011年的能源强度0.9532t/104元和0.7926t/104元,而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能源强度相对较低。
  (3)2002-2011年中国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碳排放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15.33×108t增加至2011年的22.81×108t,年均增长率为4.88%。其变化趋势呈近似―W‖型,其中,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在2003年和2008年均出现下降的状况,其他年份均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四种用地类型年均碳排放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13.52×108t)>交通用地碳排放(1.92×108t)>特殊用地碳排放(0.53×108t)>农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碳排放(0.42×108t)。
  (4)2002-2011年我国碳汇总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21.54×108t到2004年的24.20×108t,年均增长率仅为1.38%。从碳足迹压力指数来看,其与中国碳汇总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2002年的0.71上升到2011年的0.94,年均增长率3.60%,增幅较小。其中,低碳足迹压力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碳足迹压力均在0.35以下;一般碳足迹压力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南地区和中部地区,碳足迹压力大致在0.60附近;高碳足迹压力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发达地区。2002-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碳足迹重心向西偏移的趋势。
  (5)2002-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碳足迹总体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21228×104hm2增加至2011年的42659×104hm2,年均增长率达到10.10%。在四种用地类型年均碳足迹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足迹(25945.64×104hm2)>交通用地碳足迹(3545.20×104hm2)>农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碳足迹(1113.20×104 hm2)>特殊用地能源消费碳足迹(908.77×104hm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