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村落动态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研究——以兰州青城镇为例
【6h】

传统村落动态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研究——以兰州青城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2 传统村落概述

2.1 传统村落概念诠释

2.1.1 传统村落认定标准

2.1.2 传统村落主要特点

2.2 传统村落保护概况

2.2.1 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2.2.2 国家层面的保护措施

2.3 小结

3 保护与更新理论的概况及演变

3.1.2 “大拆大建”的更新

3.2 动态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演变

3.2.1 保护理论的发展:从“静态”到“动态”

3.2.2 更新理论的发展:从“大规模”到“动态”

3.3 本章小结

4 传统村落动态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探析

4.1 动态保护与更新的必然性

4.1.1 传统村落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4.1.3 历史延续性的要求

4.2 动态保护与更新当前面临的问题

4.2.2 自身文化滞后和不恰当文化的冲击

4.2.3 民众参与的缺失

4.3 动态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4.3.2 保护与更新并重的有机发展原则

4.3.3 持续性的动态发展原则

4.3.4 多样性发展原则

4.4 动态保护与更新的方式

4.4.1 历史建筑的动态保护与更新

4.4.2 空间的动态保护与更新

4.4.3 历史文化的动态保护与更新

4.5 本章小结

5 青城镇现状分析

5.1.2 村落历史沿革

5.1.3 村落建筑特色

5.2 历史建筑现状

5.2.1 文物性历史建筑构成状况

5.2.2 非民居历史建筑构成状况

5.2.3 一般历史性建筑构成状况

5.3 空间环境现状

5.3.1 村落选址和结构布局

5.3.2 街巷现状

5.4 村落内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5.4.1 村落内涵

5.4.2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5.5 本章小结

6 青城镇动态保护与更新设计

6.1 历史建筑的动态保护与更新

6.1.1 保护与更新的总体思路

6.1.2 文物性历史建筑的保护

6.1.3 一般性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

6.2 空间环境的动态保护与更新

6.2.1 保护与更新的总体思路

6.2.2 保护和更新区域的划分

6.2.3 街巷的保护与更新

6.3 历史文化的动态保护与更新

6.3.1 历史文化动态保护和更新原则

6.3.2 历史文化动态保护和更新目标

6.3.3 文物展示利用设计方法研究

6.3.4 展示利用设计分项说明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60万多个村庄,其中传统村落大概有12000个,其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二。这些包含着历史文化信息的传统村落历经风雨保存至今,他们所包含的历史风貌、自然景观、地域信息、民族特色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国村庄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但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这些传统村落内,“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变的越来越普遍,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历史文脉被切断;近年来人口增加,居民对历史建筑进行随意改建,使村落原有特色和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基础设施、生活条件落后,居民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搬离村落,使其失去了活力。它们正面临或遭受着毁灭性的灾难。
  这些现实状况和实践证明,在静态保护模式和“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下,这些饱含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的珍贵遗产无法被有效的进行保护,甚至以保护的名义被破坏。因此我们要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动态保护与更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整体协调性原则,要让整体性理念融入到决策、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来,不能因环境的破坏而使传统村落的本体价值遭到损害。
  2.保护与更新并重的有机发展原则,将保护和更新结合起来,顺应村落自身发展规律。
  3.持续性的动态发展原则,在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过程将会是一个多阶段、多要素综合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4.多样性发展原则,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挖掘它的这种特性,坚持多样性原则。
  5.尊重居民生活意愿的原则,既要保护建筑和环境,又要兼顾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和约束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才能健康的向前发展。
  传统村落主要由村落内的历史建筑、街巷的空间格局和非物质历史文化构成。我们不仅要注重外在的物质形态层面的动态保护与更新,也要注重村落内在文化精神层面的动态保护与更新。大致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保护和更新:
  1.历史建筑的动态保护与更新。传统村落里的历史建筑可以分为文物性历史建筑和一般性历史建筑。文物性历史建筑有相关的保护法规;一般性历史建筑的改造则可以结合现实需要,在保护中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既使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又使历史风貌特色得以延续。
  2.空间的动态保护与更新。在传统村落内,空间形态作为村落结构肌理和整体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对它的保护和更新需要考虑的因素则更多、更复杂。理论上对空间形态进行保护的最合理的措施就是维持原状,但在实际中,要让传统村落保持新的活力注入,就要尊重它的自然发展变化,并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适当的对空间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并且不能人为的让其静止在某一个时间维度,而要尊重它的自然发展变化,并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适当的对空间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可以从建筑布局、街巷和天际线来进行村落空间的保护和更新。
  3.历史文化的动态保护与更新。传统村落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和人文内涵是村落价值的又一个重要体现,这也是传统村落历经风霜能够存在和延续的关键。对传统村落的动态保护与更新不能忽视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要从大局入手,对传统村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继承,使传统村落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双管齐下。
  本文从动态保护与更新的角度对青城镇这一传统村落进行了改造和设计,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首要的是保存该传统村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接下来才是适当的更新和利用,这二者不可颠倒,否则,该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村落特色将有可能在利益的冲击下消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