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P+R系统研究
【6h】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P+R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私家车的发展及影响

1.1.2 交通系统管理与需求管理简介

1.2 国内外停车换乘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停车换乘系统现状

1.2.2 国内停车换乘系统现状

1.3 停车换乘系统研究意义

1.4 可能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1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的可行性研究

2.1.1 苏州城市特点

2.1.2 苏州市交通需求特点

2.1.3 苏州市交通设施布局

2.2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的必要性

2.3 本章小结

3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行为调查分析

3.1 选择停车换乘的影响因素

3.1.1 个人因素

3.1.2 停车换乘设施的影响

3.1.3 出行目的地的影响

3.1.4 私家车数量的影响

3.2 选择停车换乘的调查方法

3.2.1 SP调查

3.2.2 RP调查

3.3 调查方案设计

3.4 调查数据分析

3.5 停车换乘系统选择意向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需求预测

4.1 需求预测方法

4.2.1 出行者效用函数的确定

4.2.2 二项logit模型

4.3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需求预测模型

4.3.1 自变量的筛选

4.3.2 设置分类变量

4.4 本章小结

5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设施选址

5.1 停车换乘系统选址原则

5.2 影响停车换乘设施选址的因素

5.3 常用停车换乘设施选址方法

5.5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设施地点

5.6 本章小结

6 苏州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实施策略

6.1 停车换乘系统实施策略与政策研究

6.2 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设施的内部设计

6.3 停车换乘设施的信息服务系统

6.4 停车换乘的附属设施

6.5 本章小结

7 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系统的评价研究

7.1 停车换乘系统评价方法介绍

7.2 连续的C2R模型简介

7.3 停车换乘设施的评价指标

7.4 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的评价

7.4.1 停车换乘设施评价模型

7.4.2 停车换乘设施换乘效率评价分析

7.4.3 输入输出指标对评价指数的影响

7.4.4 非DEA有效的P+R设施原因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和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论文的可参考性

8.3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推动了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这些发展在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的压力,特别是市区、古城区、商业区地段拥堵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各种发展方式逐渐走向融合,向综合性一体化交通发展。在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停车换乘(P+R)系统作为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逐渐走入人们视线。它可以有效地引导私家车向轨道交通靠拢,提高轨道交通的使用率,利用轨道交通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减小对市区、古城区、商业区的交通压力,从而缓解这些地段的路面拥堵情况,使地面道路的通过率得到提高。这种换乘方式有利于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改善人们出行习惯,使得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P+R系统已进入发展阶段,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也已开始结合本市交通规划布局特点研究、发展P+R系统。
  本文结合我国P+R系统发展的各方面因素,立足苏州市以轨道交通为主干网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着重分析苏州市发展P+R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苏州市私家车驾驶员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对于P+R系统的主观感受和出行吸引度。通过选择停车换乘设备设施的需求性预测的离散选择模型,建立多元Logit模型,并提供模型的解答方法和步骤,再结合采访调查私家车主的出行数据,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简称SPSS),挑选出影响车主选择P+R系统的因素,进而建立苏州市轨道交通与私家车停车换乘需求预测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