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实验研究
【6h】

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填充治疗兔桡骨远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为临床应用CPC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首先建立兔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6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3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空白对照组4只。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注射地塞米松0.5mg/kg,每周两次,共8周。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后8周,行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确定实验组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然后将骨质疏松组动物制作成双侧桡骨远端骨折模型,实验组余下27只新西兰大白兔共54条前肢随机单纯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16例,单纯CPC内固定(CPC组)及CPC联合克氏针内固定(CPC-克氏针组)各19例。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术后24小时从三组中各随机抽取10例完整桡骨标本,行抗轴向压缩生物力学测试;术后4、8、12周,三组动物行影像学X线检查,观察各组动物骨缺损区的骨痂生长、材料降解及骨连接情况,按照Lane-Sandhu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大体标本、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组织形态测量学评估,观察CPC与宿主骨的界面键合情况、超微结构及新骨的生成情况。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
   结果: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其中3只动物死亡。骨折术后未出现脱毛、腹泻、明显体重减轻等免疫排斥反应;术后24小时标本抗轴向压缩试验:克氏针组、CPC组和CPC-克氏针组的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3.93±0.73)Mpa、(21.87±1.04)Mpa、(22.46±0.64)Mpa,CPC组的极限抗压强度与CPC-克氏针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4、8、12周的影像学X线,克氏针组:术后4周,骨折端有骨痂形成;术后8周,骨痂较前增多,骨缺损范围较前减小;术后12周,骨缺损几乎消失,骨塑形差;CPC组:术后4周,CPC清晰显影,与骨断端界限清晰,体积无明显变化;术后8周CPC显影轻微模糊,边缘有溶解吸收现象;术后12周时见CPC显影明显模糊,边缘的溶解吸收现象更明显,骨塑形较好;CPC-克氏针组亦有类似CPC组的变化。Lane-Sandhu评分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克氏针组与CPC及CPC联合克氏针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C组与CPC联合克氏针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取材观察发现克氏针组缺损区外形不规则,表面粗糙,植入CPC的两组见骨外形光滑,塑形好;术后12周CPC组和CPC-克氏针组两组HE染色示反应相似,可见成熟的骨组织开始长入CPC内部,见成熟的板层骨,内含成熟的骨细胞,外围见骨母细胞,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组织形态测量学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新骨形成及CPC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电镜下观察见CPC与宿主骨紧密结合,CPC与长入的骨组织之间都为连续过渡界面,无缝隙,见骨组织向CPC内突入。
   结论:CPC能够提供局部即刻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克氏针应用;同时CPC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架作用,有利于骨组织长入,促进骨折愈合,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CPC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