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兴衰探微
【6h】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兴衰探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足球运动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历史研究法

2.2.3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的萌芽

3.1.1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萌芽前的历史背景

3.1.2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萌芽前期的情况及其特点

3.1.3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萌芽期后期的情况及其特点

3.2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走向兴盛

3.2.1 现代足球运动在东北

3.2.2 现代足球运动在西南、西北

3.2.3 抗战前的全运会足球赛

3.2.4 港、粤、沪足球的辉煌时期

3.2.5 国际赛场上的中国足球队

3.2.6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兴盛时期的特点

3.3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走向衰弱

3.3.1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足球

3.3.2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足球运动的特点

3.3.3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足球

3.3.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足球运动的特点

3.3.5 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大事记、著名球员简介及重大赛事成绩情况

4 结论

5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从19世纪末现代足球运动传入中国到1930年左右现代足球运动在旧中国走向兴盛,短短的几十年间,民国竞技足球运动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体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民国时期竞技足球运动的发展、特征等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结论与启示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有关方注意到结论与启示相关的内容,进而找到解决中国足球现存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为有志于为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出努力的有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据作者的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国人对以李惠堂为代表的我国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曾有过的辉煌却知之甚少。 本篇即是基于以史为鉴的视角来向世人展示中国竞技足球何以在彼时积贫积弱动荡的旧中国赢得世人的尊重,为民国体育赢得荣誉的。希望现今条件优越却深处泥淖之中的中国足球能受到启发并早日走向复兴。
  本文以民国竞技足球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就民国足球的状况,以港、粤、沪为主,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来对其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及对比分析法。
  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分别依次介绍民国竞技足球运动萌芽时期、兴盛时期及衰弱时期的情况及特点。以及对民国时期的一些我国著名足球运动员进行简介以及一些重要赛事成绩的统计。
  第四部分,得出对民国竞技足球探微后的结论。
  第五部分,参照对民国足球探微后的结论,联想对比现今中国足球的窘境得出建议。
  研究结论主要有:(1)民国时期我国足球名将户籍以港、沪、粤为主,队员多出自当时著名高等学府,(2)除香港外,内地足球无正规联赛,高校校际间的交往,对早期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民国时期我国足球运动与欧洲几无交流,但李惠堂、戴麟经、陆品琳等球员的水平已达国际一流级别,(4)“远东运动会九连冠”的骄人战绩让民国足球曾十几年雄踞亚洲之巅,(5)“职业运动员”的收入基本上靠比赛门票收入、足球彩票的发行、殷商及爱国人士的资助为主,几无政府拨款,(6)尽管民国时期我国足球队出访期间经费捉襟见肘,但在国外每场比赛中,我国队员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无论比赛输赢,都赢得了对手的掌声和尊重(7)港、沪、粤足球是我国现代足球运动开展的桥头堡。
  民国时期的竞技足球运动与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现状密切相关,可以说,特殊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现状孕育并成就了民国竞技足球曾有的辉煌。民国的现代足球运动不仅是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入侵、渗透并被吸收的结果,同时,承载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权、不畏西方列强对国人身体上、精神上的压迫与奴役的一种成功反抗,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特殊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那个时期的中国足球最不缺的就是精神,一种强烈的想从屈辱中站立起来的爱国主义的拼搏精神。毛泽东主席曾说:“人总是要有点儿精神的。”而现今中国足球总是缺这点儿精神,换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就是缺“钙”。精神缺钙的话,人是站不起来的。而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以史为鉴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当今中国足球丢掉的“精神”是为何物,有了“精神的足球”,才能有美的足球、立于不败之地的足球,这样的足球即使输了比分,也能赢得尊重。追梦的路不怕长,就怕迷失,愿清醒后的中国足球早日圆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