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省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价实施效果研究
【6h】

贵州省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价实施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运行状况分析,同时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利用者的调查,评价药品零差价政策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生存以及用药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前后对人群的影响,重点是医疗费用下降情况和用药行为改善情况。为药品零差价政策在县级或以上医疗机构的推广提供理论以及实践依据。
   方法:采用文献法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自行设计问卷,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收集乡镇卫生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前后机构收入与支出情况、卫生服务量供给情况等数据;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收集乡镇卫生院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就诊患者对该政策的态度和意见,采用SPSS18.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指标有均数加减标准差,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构成比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1.乡镇卫生院收入变化情况:药品零差价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平均涨幅为38.82%、药品收入平均涨幅为6.79%、财政收入平均涨幅31.04%。从收入构成情况看,药品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由55.40%下降到46.21%,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1.01%下降到15.83%。
   2.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量变化情况:实施药品零差价后,门诊总人次平均涨幅为23.21%,住院人次平均涨幅为25.02%。
   3.门诊费用变化情况:调查门诊处方实施前509张,实施后366张。药品零差价实施后,门诊处方总费用由平均35.40元增加到37.82元,其中平均基药费用由10.61元增加到19.54元,实施前后门诊处方总费用和基药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82,p=0.000;Z=-4.971,p=0.000)。
   4.住院费用变化情况:调查住院病历实施前295份,实施后302份。平均住院总费用由579.03元下降到404.59元,其中平均总药费由326.30元下降到194.94元,检查治疗费等由平均252.73元下降到209.65元,总药费当中平均基药费用由177.65元下降到146.07元,实施前后住院总药费、检查治疗费、总住院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125,P=0.00:Z=-7.023,P=0.000:Z=-8.534,P=0.000)
   5.用药行为改变情况:药品零差价实施后,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占总药数使用的比例由18.62%增加到22.59%,激素使用占总药数使用的比例由2.41%增加到2.82%,门诊输液情况由实施前的38.31%下降到33.06%。
   6.卫生服务利用者对药品零差价制度普遍认知度不高:随机抽取调查就诊患者102名,69.6%的人不知道该政策,其中58.9%的人表示自己不知道该政策是因为医生没有推荐、介绍过,41.1%的人表示没有关注或因为文化程度不够不看报不看电视以至于不知道。
   7.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药品配送机制不完善、不合理,全省覆盖的配送导致配送企业对地域不方便、经济效益差的乡镇卫生院拖延配送时间,以至于出现卫生院供药不及时、不齐的现象。
   结论:
   1.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量没有受到影响,门诊和住院服务量都有增长趋势。
   2.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乡镇卫生院总收入增加。在收入构成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增长明显,财政补助收入增加,提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力度加大,以药品收入为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的乡镇卫生院收入模式发生变化,政策效果初显。
   3.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门诊费用增加,住院费用降低,反映该政策对降低住院费用有一定成效。
   4.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门诊处方当中抗生素及激素的用药占用药总数的比例都有增加,门诊输液比例下降,但仍然较高,说明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性和门诊质量较为低下。
   5.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患者对药品零差价政策认知度不高,说明乡镇卫生院的宣传力度不够,必将阻碍该政策在卫生院的顺利推行。
   6.药品配送机制不完善、不合理,统一配送的机制表面上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质量,但是这样的模式必定打乱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7.积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才是乡镇卫生院在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背景下的最好出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