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真菌类型及药敏调查
【6h】

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真菌类型及药敏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标本选择

1.4 标本采集

1.5 数据处理

1.6.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真菌分布情况

2.2.细菌在tPROM和pPROM中的差异比较

2.3.主要细菌、真菌与tPROM、pPROM的分布情况

2.4 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真菌敏感药物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胎膜早破(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评价细菌与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足月后胎膜早破(tPROM)的相关性并分析细菌、真菌在胎膜早破中的分布特点和主要细菌、真菌的药敏情况,初步了解tPROM与pPROM细菌、真菌分布有无差异,加强临床与检验科协作,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胎膜早破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91例胎膜早破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查,除外破膜时间>24小时、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臀位、横位、宫颈松弛的孕妇。对细菌、真菌在胎膜早破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构成比计算。
   结果:1.191例标本中培养出细菌和真菌120例,总检出率为62.83%,其中,G+球菌72例,占60.00%,G+杆菌12例,占10.00%,G-杆菌17例,占14.17%,真菌19例,占15.83%;G+球菌、G-杆菌、真菌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酵母真菌。
   2.细菌在tPROM组和pPRO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tPROM组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pPROM组(P<0.01),G+杆菌、真菌检出率低于pPROM组(P<0.05),链球菌属、G-杆菌在tPROM和pPROM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G+球菌对左旋氧氟沙星、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特别是对万古霉素最敏感,G-杆菌中除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耐药外,余G-杆菌对所试试剂均敏感,酵母真菌对所试试剂均敏感。
   结论:1.感染可能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其中,G+球菌与胎膜早破关系最密切。
   2.细菌可能对tPROM和pPROM的影响效果一致。
   3.葡萄球菌属与tPROM关系较密切,G+杆菌、真菌与pPROM关系较密切,链球菌属、G-杆菌对tPROM和pPROM影响效果一致。
   4.本研究表明,G+球菌,可选择红霉素;G-杆菌,可选择丁胺卡那霉素、青霉素;真菌,可选择制霉菌素。
   5.为预防和治疗胎膜早破致不良妊娠结局,可根据细菌、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