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遗传学、血清生化学及病理学的探讨
【6h】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遗传学、血清生化学及病理学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设备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基因检测结果

2.2 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

2.3 肌肉病理学常规及特殊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4 肌肉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5 基因改变与dystrophin蛋白表达的关系

2.6 基因改变与表型的关系

3 讨论

3.1 DMD基因学改变

3.2 DMD血清学改变

3.3 DMD病理学改变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杜氏肌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突变分布情况,了解儿童DMD基因突变特点。探讨DMD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规律及CK与AST、ALT之间的相关性。分析DMD肌肉病理改变,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收集DMD的男性患儿。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患儿DMD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和速率法分别测定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血清CK和ALT、AST活性。冰冻切片,肌肉标本经常规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DMD患儿肌肉病理改变及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共收集DMD患儿177名。(1)进行DMD基因检测的患儿共163例。MLPA法检测DMD外显子缺失71.17%(116/163),外显子重复10.43%(17/163),外显子未见异常18.40%(30/163)。30例外显子未见异常的患儿中,有10名患儿运用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DMD基因测序,均发现DMD基因点突变。存在2个缺失“热区”:主缺失热区位于第45~53外显子,占缺失总数的34.30%;次缺失热区位于第5~19外显子,占缺失总数的26.23%。缺失片段以第49~52外显子最多,单个外显子缺失主要分布在第45外显子。重复突变主要位于DMD基因的N端和棒状区。(2)进行血清酶学检测的患儿共165例,共采血318次。婴儿期DMD患儿的CK、AST、ALT活性即明显升高,分别达到正常值的10、7、5倍以上,并均维持至8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回落。血清CK分别与AST(r=0.817,p<0.01)、ALT(r=0.669,p<0.01)呈正相关。(3)进行肌肉活检的患儿共124例。DMD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婴幼儿期已存在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的萎缩及肥大,可见肌纤维变性及坏死、炎细胞浸润;病程后期主要病理改变为少数肌纤维残存,脂肪结缔组织增生,年龄越大病变越严重。Dys-C、Dys-N、Dys-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0~1级表达,与患儿年龄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无特定关系。
   结论:(1)DMD以基因缺失突变为主,突变位点非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存在突变热区。(2)DMD患儿血清CK、AST、ALT活性反映DM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AST、ALT与CK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可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供重要依据。(3)DMD患者临床病情和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病程和活检年龄相关,与是否保留少数dystrophin蛋白阳性纤维无明显相关。(4)突变基因位点及长度与DMD临床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