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抗吗啡成瘾多巴胺系统作用机制研究和效果比较
【6h】

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抗吗啡成瘾多巴胺系统作用机制研究和效果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延胡索与l-THP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海马、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及比较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品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大鼠分组及建立吗啡CPP模型

2.2 药物治疗

2.3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A递质

2.4Western blot检测DAT的表达

2.5Western blot检测D2R的表达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吗啡训练前后及药物治疗后各组大鼠白箱停留时间

3.2 各组大鼠Hip和Str脑区内DA含量

3.3 各组大鼠Hip和Str中DAT的表达

3.4 各组大鼠Hip和Str中D2R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脱氢紫堇碱和巴马汀协同l-THP抗吗啡成瘾药效初探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品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小鼠吗啡躯体依赖性实验——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的建立(跳跃实验)

2.2 脱氢紫堇碱和巴马汀协同 l-THP 对吗啡躯体依赖——跳跃反应和体重减少的影响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小鼠吗啡躯体依赖性实验——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的建立(跳跃实验)

3.2 脱氢紫堇碱和巴马汀协同l-THP对吗啡躯体依赖——跳跃反应及体重减少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延胡索与 l-THP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海马、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及比较
  目的:观察延胡索和左旋延胡索乙素(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Hip)和纹状体(Str)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和多巴胺D2受体(D2R)表达的影响,并比较二者药理作用的相似性与一致性的程度。
  方法:将筛选合格的SD雄性大鼠180只随机分成9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NS)、模型组、NS治疗组、延胡索和l-THP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NS或吗啡后(吗啡起始剂量为10 mg·kg-1,逐日递增,至第10天为100 mg·kg-1),分别置黑、白箱进行训练(白箱为吗啡伴药箱),连续10 d,在末次训练48小时行CPP测试。在确认吗啡CPP模型建立成功后,立即处死NS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取海马、纹状体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递质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AT和D2R的表达。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则分别给予延胡索2 g·kg-1、1 g·kg-1和0.5 g·kg-1水提液(内含l-THP的量分别为0.274mg、0.137 mg和0.069mg),l-THP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l-THP3.76 mg·kg-1、1.88 mg·kg-1和0.94 mg·kg-1灌胃治疗,NS治疗组灌胃生理盐水,持续治疗6d,再次CPP测试后处死,同前取材分别检测其多巴胺递质含量及DAT和D2R的表达。
  结果:(1)CPP测试:在末次训练48 h后,与NS对照组比较,各吗啡训练组大鼠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治疗后,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即CPP效应在用药6 d消退。
  (2)多巴胺递质:与N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升高(P<0.01);治疗后,与NS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
  (3)DAT:与N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DAT表达降低(P<0.01);治疗后,与NS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DAT表达上调(P<0.01)。
  (4)D2R:与NS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D2R表达降低(P<0.01);治疗后,与NS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D2R表达上调(P<0.01)。
  结论:(1)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和纹状体是延胡索和l-THP治疗精神依赖的又一神经解剖学作用位点,其机制与下调其升高的DA递质含量、以及上调DAT和D2R的表达有关;
  (2)对吗啡 CPP效应消退的药效作用,以及对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纹状体中DA递质含量、DAT和D2R的影响,含一倍量l-THP单体的延胡索中药相当于单独应用约14倍l-THP单体的效果。
  第二部分:脱氢紫堇碱和巴马汀协同l-THP抗吗啡成瘾药效初探
  目的:初步探寻延胡索中1~2种与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协同抗吗啡成瘾的有效成分,旨在为以延胡索为主药的戒毒单、复方中开发出治疗阿片类成瘾特效的组分中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小鼠吗啡50mg·kg-1腹腔1次注射,至3小时纳洛酮注射建立小鼠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模型。按l-THP、脱氢紫堇碱和巴马汀各自在延胡索中自然存在比例(l-THP:脱氢紫堇碱:巴马汀=1:2.31:0.46),配置成―l-THP-脱氢紫堇碱“巴马汀”混合液,分别观察l-THP3mg·kg-1单体、混合液(混合液内所含l-THP的量等同l-THP单体治疗组的剂量)灌胃治疗后,对模型小鼠戒断10分钟内跳跃反应发生率和每鼠跳跃次数,以及1小时体重改变的影响。
  结果:(1)模型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跳跃次数和跳跃反应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体重下降(P<0.01);
  (2) l-THP3mg·kg-1组与模型组各指标数据接近(P>0.05);
  (3)混合液组跳跃次数和跳跃反应百分率比模型组均显著减少(P<0.05),而体重下降幅度减轻(P<0.05)。
  结论:从行为学方面初步表明,延胡索水提液中的脱氢紫堇碱和巴马汀成分具有协同l-THP抗吗啡成瘾的药效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