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上腹部不同扫描时期的应用研究
【6h】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上腹部不同扫描时期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

2.2 平均CT值及SNR

2.3 病灶检出率

2.4 辐射剂量

3 讨论

3.1 炫速双源CT的优势

3.2 虚拟平扫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3.3 VNC图像与CNC图像比较

3.4 动脉期VNC与门静脉期VNC比较

3.5 炫速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上腹部应用中的优势及限度

3.6 创新与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腹部的应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双源CT上腹部动脉期、门静脉期双能量虚拟平扫(VNC)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上腹部检查中的优势及限度。
  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仪行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的患者200例。常规平扫(CNC)采用单能模式(120kV/350mAs),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均采用双能模式(100kV/230mAs和Sn140kV/178mAs),将两组双能量增强图像行薄层重建(层厚1.5mm、重组间隔1.0mm),调入后处理工作站Dual Energy软件内,选择Liver VNC应用程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两组虚拟平扫图像,设置窗宽、窗位与常规平扫一致并保存。将该保存的数据调入3D软件内,重组出与CNC相同层厚6mm、间隔6mm的动脉期、门静脉期VNC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三组平扫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病灶检出数目。由一位影像科住院医师勾画 ROI、测量并记录 CT值、计算信噪比(SNR)、辐射剂量。对比分析三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SNR、病灶检出率及辐射剂量,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动脉期、门静脉期 VNC分别为3.93±0.79、4.01±0.77,均低于CNC(4.4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VNC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图像中除了脾脏、腹膜后脂肪的CT值、SNR及胆囊的SNR与CNC无统计学差异,其他脏器感兴趣区的CT值、SNR均与CNC有差异,其中VNC图像肝脏CT值、SNR高于CNC(P<0.05),胆囊、胰腺、肾脏、腹主动脉及竖脊肌CT值、SNR低于CNC(P<0.05)。动脉期VNC肾脏CT值低于门静脉期VNC(P<0.05),动脉期VNC腹主动脉CT值高于门静脉期VNC(P<0.05),其余脏器感兴趣区的CT值、SNR于动脉期VNC与门静脉VNC无统计学差异(P>0.05)。CNC、动脉期VNC和门静脉VNC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6.99%、83.24%和85.92%,三组平扫图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受检者中除1例受检者的动脉期VNC和门静脉期VNC图像质量评分为2分不能用于诊断外,其余199例受检者的VNC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求。VNC图像中7例动脉期VNC出现伪影,其中2例影响病灶检出;3例门静脉期VNC出现伪影,未影响病灶的检出。动脉期VNC图像中伪影较门静脉期VNC明显,同时动脉期VNC图像中心腔、下腔静脉内碘剂去除不如门静脉期VNC完全。动脉期或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均低于常规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辐射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VNC图像减少一次常规平扫,受检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了38.73%。
  结论:动脉期VNC及门静脉期VNC图像质量评分均低于CNC,感兴趣区VNC的CT值、SNR与CNC有差别,但其病灶检出率无差别,均能够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并且明显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使其取代常规平扫成为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于动脉期 VNC图像而言,门静脉期 VNC的图像质量评分及病灶检出率更接近于CNC,同时门静脉期VNC图像心腔、下腔静脉内碘剂的去除较动脉期VNC图像完全,故推荐门静脉期行双能量虚拟平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