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干旱黄土区集雨措施和养分添加对苜蓿草地和封育植被生产力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6h】

半干旱黄土区集雨措施和养分添加对苜蓿草地和封育植被生产力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甘肃省榆中县北山地区)利用垄沟集雨技术建成的人工苜蓿草地和围栏封育的撂荒地演替植被为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垄沟集雨技术下的苜蓿草地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剖面水分动态、苜蓿根系及地上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与养分动态、分解速率对集雨技术的响应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初步探讨了养分添加对封育的撂荒地演替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的影响;以及养分添加对封育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被建设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榆中县北山地区进行了四个实验。实验一: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实验设5个处理:1)CK:常规平作,不起垄,不覆膜(对照);2)M30:垄和沟的宽度都为30cm,垄上覆盖塑料薄膜;3)M60:垄和沟的宽度都为60cm,垄上覆盖塑料薄膜;4)B30:垄和沟的宽度都为30cm,不覆膜;5)B60:垄和沟的宽度都为60cm,不覆膜。实验二:苜蓿根系和地上凋落物野外埋置分解试验,实验在实验一的5个处理中进行野外分解。实验三:集雨措施对植株残体和根系,有机肥野外埋置分解的影响,实验设2个处理:1)F:平地不起垄,不覆膜;2)H:起垄覆膜,垄和沟宽都为60cm。实验四:养分添加对围栏封育的撂荒地植被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被建设的作用,实验设4个处理:1)CK:不施肥(对照);2)N:只添加氮肥;3)P:只添加磷肥;4)NP:同时添加氮肥和磷肥。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1)垄沟覆膜处理(M60)能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裸露处理(B30、B60)的苜蓿干草产量反而降低,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关系为:M60>M30>CK>B60>B30,这一产量的大小顺序与前七年是保持一致的;M60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此外,M60处理在高产的同时保证了浅层(0-100cm)土壤的水分补充。2)种植苜蓿能有效提高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苜蓿会导致0-20cm的土壤C/N比降低,C/N比减小将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加速,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在本研究中,M60处理能很好的减缓0-20cm土壤C/N的降低。
   实验二:1)苜蓿根系分解速率(K)大于地上凋落物:KM60R(0.0029)>KM60L(0.0021)、KM30R(0.0025)>KM30L(0.0012)、KB60R(0.0025)>KB60L(0.0014)、KB30R(0.0023)>KB30L(0.0014)、KCKR(0.0022)>KCKL(0.0014);苜蓿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凋落物的初始N含量、C/P显著正相关,而与初始C/N显著负相关。2)苜蓿根系和地上凋落物野外埋置分解的前90d植物有机碳迅速释放,有机碳含量较分解前显著降低,随后释放减缓,分解450d后,M60处理的地上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量最大(81.0g/kg)。所有处理的苜蓿根系和地上凋落物在埋置分解450d后,分解残体的全N(B30除外)、全P均较基底值(分解前的值)增加,表现为N、P素的富集积累。3)分解袋野外埋置分解450d后,苜蓿根系和地上凋落物的C/N比均显著降低,对于根系残体,其C/N比降低幅度的大小依次为:M30(9.70)>M60(9.48)>CK(9.27)>B60(8.41)>B30(7.24);而对于地上凋落物,其C/N比降低幅度依次是CK(9.59)>M30(9.27)>B30(7.91)>M60(7.69)>B60(5.69)。4)分解速率除了与底物自身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外,还受环境因子影响,本实验发现苜蓿根系及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与0-2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呈正相关(p<0.05)。5)分解袋野外埋置分解450d后,残体附近2-3cm的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SOC)含量都增加了,且根系分解残体0-20cm的SOC含量高于地上凋落物分解残体的SOC含量;分解过程中残体附近2-3cm的0-20cm土层的土壤C/N比随分解时间增加而增大,其中M60处理的根系分解450d后残体的土壤C/N比最大(9.20),CK与M30的地上凋落物分解的土壤C/N比最小(8.50),此外,根系残体附近2-3cm的0-20cm土层的土壤C/N比都大于地上凋落物残体0-20cm土壤C/N比(B30处理除外)。6)分解袋野外埋置分解450d后,根系残体附近2-3cm的0-20cm土层的土壤速效磷趋势为:裸露处理>CK>覆膜处理,且M60处理最低,而地上凋落物残体0-20cm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依次为:B30(5.54mg/kg)∽CK(5.33mg/kg)∽B60(5.29mg/kg)>M30(4.43mg/kg)>M60(3.66mg/kg);分解450d后,根系残体附近2-3cm的0-20cm土层的土壤C/P比大于地上凋落物残体0-20cm的土壤C/P比,覆膜处理残体附近2-3cm的0-20cm土壤C/P比大于裸露处理和对照CK,其中M60处理的C/P比最大,CK处理的C/P比最小。
   实验三:小麦、玉米、豌豆、苜蓿、土豆等五种作物植株残体和根系及有机肥在垄沟覆膜集雨处理下的分解速率大于平地不覆膜处理,实验还发现,野外埋置的分解速率与0-20cm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
   实验四:添加N肥、P肥能够增加围栏封育撂荒地植被整个生长季的地上生物量,且添加P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四个处理中最高,但添加NP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和对照无显著差异;添加N肥会加剧土壤水分消耗,而添加P肥、NP则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实验还发现,添加N肥会使0-20cm土层的SOC含量降低,同时0-20cm的土壤C/N比降低,而添加P肥、NP肥能有效提高0-20cm土层的SOC和土壤全氮含量,并且能缓解0-20cm土壤C/N比的降低。因此,综合考虑生产效益和生态利益,添加P肥有利于围栏封育撂荒植被的恢复和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