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分析
【6h】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写作思路和撰述方法

三、写作难点

第一章 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大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政权蓝图架构的初步探索

一、大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的初步探索

二、大革命前后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权思想的提出和曲折认识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局部执政能力建设

一、尝试建立城市苏维埃政权受到挫败

二、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积累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身份的演变

一、抗战时期中共依然是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

二、抗战时期中共发展为拥有一定执政基础的公开而合法的革命党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任务的演变

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二、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依然:领导中国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调整: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调整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三大国土区域进行局部执政能力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政权内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入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及沦陷区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艰难开拓

第二节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经验品质的分析总结

一、牢固确立和宣传局部执政的执政理念

二、不断巩固和扩大局部执政的执政基础

三、适时调整和创新局部执政的执政方式

四、持续开发和利用局部执政的执政资源

五、善于创造和改善局部执政的执政环境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找准和把握历史方位

一、防止和克服方位转变与思维惯性的伴生

二、找准和把握历史身份与历史任务的契合

第二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和利用历史经验

一、防止和克服时代变迁与照搬经验的并存

二、重视和利用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的结合

第三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

一、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考验

二、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三、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在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上半叶世界现代史洪流之中。因此,中共是为推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而诞生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对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进行了早期探索,初步架构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权建设蓝图,并以此为依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曾经有过三次局部执政的实践经历。其中,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通过民主选举而建立的实行“三三制”议会民主的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共局部执政的一次成功实践。本文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进行历史分析。首先对大革命前后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局部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中共在大革命前后对无产阶级政权蓝图架构做了理论上的初步探索,直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才具备了局部执政的条件,在城市、农村均进行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尝试,最终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在第一次局部执政期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执政经验。二是分析抗战时期中共的历史方位,认为就抗战时期的历史身份而言,中共是一个发展为拥有一定执政基础的公开而合法的,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就历史任务而言,中共的最低纲领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调整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而最高纲领依然是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三是对抗战时期中共局部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历史考察,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考察了抗战时期中共在三大国土区域进行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执政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归纳为牢固确立和宣传执政理念,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适时调整和创新执政方式,持续开发和利用执政资源,善于创造和改善执政环境。四是分析了抗战时期中共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价值,认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找准和把握历史方位,重视和利用历史经验,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这是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执政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