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圣地与热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形象的呈现
【6h】

圣地与热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形象的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政治形象:民主、团结、抗战、坦荡——以外来参观团为中心

一、晋西北士绅参观团

二、中外记者参观团

三、呈现的形象

第二章 经济形象:自力更生、全民参与、科学决策——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

一、第一次大生产运动

二、第二次大生产运动

三、呈现的形象

第三章 文教形象:重视教育、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以边区文教大会为中心

一、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

二、陕甘宁边区其他文教活动

三、呈现的形象

第四章 《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形象的总体呈现及其策略

一、《新华日报》呈现的陕甘宁边区形象

二、《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形象呈现的特点和策略

三、《新华日报》呈现陕甘宁边区形象的作用与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从1938年1月11日到1945年8月15日,其中缺少1939年5月6日至1939年7月6日两个月的《重庆各报联合版》)版面内容的翻阅和研读,试图考察其对陕甘宁边区的形象呈现了哪些部分,以及具体是通过何种策略来进行呈现的,以期能更加深入地解读抗日战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新华日报》这一年代久远且具有独特价值的报刊进行形象呈现策略的总结,并对现今媒体对我国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形象的呈现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难题、挑战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
  前三章主要是通过翻阅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查找出其中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报道,选取某几个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较为典型的事例,对其进行比较详尽的内容分析。根据已经翻阅的部分资料,可以看出报道内容较多,如果将所有内容分析都放入一章,会使得第一章极为臃肿,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因此,本文根据报道的主题类型,将所有报道内容区分为政治方面报道、经济方面报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报道这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首先对该方面当时的一些背景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接着用两节的篇幅,选取两个典型事例来对其进行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接着第三节对这些报道所呈现的陕甘宁边区的形象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一来,既显得条理清晰,也可以避免遗漏。
  第四章主要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是通过前三章对《新华日报》报道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对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的报道所呈现的形象进行总结归纳;第二节是对《新华日报》在报道边区时所采用的宣传策略和特点进行归纳,包括版面上的分配、报道形式的采用、议程设置的顺序等等;第三节是对《新华日报》对陕甘宁边区进行系统报道后,在外界特别是国统区群众心目中产生的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