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研究
【6h】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概念界定

二、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进程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新生代科幻作家的概况

一、新生代科幻作家崛起的背景

二、新生代科幻作家的身份特征

三、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创作

四、新生代科幻作家的超越:回到科幻本身

第二章 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主题意蕴

一、社会现实的科幻书写

二、伦理道德的科幻书写

三、中国故事的科幻书写

第三章 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审美特点

一、宏大恣肆——以刘慈欣为代表

二、沉稳悲凉——以王晋康为代表

三、鬼魅妖异——以韩松为代表

第四章 新生代科幻小说创作的困境

一、科幻文学研究的匮乏

二、科幻小说创作的薄弱

三、科幻文学市场的狭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近年来的“三体热”,新生代科幻小说的面貌逐渐显露在大众面前,但在科幻文学的领域内,新生代一直未能获得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本文从代际切入,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分析新生代作家与以叶永烈、郑文光、刘兴诗等为代表的“黄金一代”科幻作家的差异,归结新生代科幻创作的主题特征和审美风格,进而在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框架内认识新生代的价值和意义。
  新生代的科幻小说突破了中国科幻小说一直以来的“科普化”和“少儿化”倾向,流露出作家“向科幻回归”的创作倾向。新生代作家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生活,以一种非现实的思维角度来关照现实。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科幻作家,新生代的科幻作家对于科技的发展不再单纯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他们开始在作品中探讨科技可能会带来的伦理风险,理性思考科技的伦理性。表面看来“科幻”与中国神话、寓言、传说等“中国故事”格格不入,但新生代作家有着创造中国式科幻的冲动,他们在科幻创作中展示出对中国故事的强烈的信任并采用“故事新编”的模式书写科幻。
  作为一个群体,新生代科幻作家与“黄金一代”所形成的断裂是不言而喻的,新生代的作品摆脱了“政治正确”的枷锁,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向科幻本身,新生代作家也在创作实践中显示了他们对于科幻的理解。而在“新生代”这样一个称谓之下,新生代作家也同时具有了各自的审美辨识特征。新生代的作家构建了一个驳杂的科幻世界,刘慈欣的宏大恣肆的外部空间,王晋康的善恶交织的道德空间,韩松的鬼魅妖异的地下世界等,他们在写作中展示了清晰的个体存在感,共同构建出一个多元的审美空间。
  由于新生代作家的努力,中国科幻小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三体》《北京折叠》等科幻小说获得了空前的关注,但是“三体热”消退后,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如何在困境中取得进一步发展依然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