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回顾性研究
【6h】

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 心房颤动的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且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使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正常人高出许多。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准确有效的脑卒中风险评估,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药选择有着指导意义。目前,国际上常常使用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能够反映心脏和肾脏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相关,而上述两种脑卒中评分均只考虑了临床因素。而将生物标志物纳入卒中评分系统,可能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多获益。根据更全面的基线特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制订正确抗凝治疗策略的基础。而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关键。 利伐沙班,全球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在我国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卒中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通过其与经典抗凝药物华法林比较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目的 本研究通过运用ABC法则跟传统的评分法进行对比对房颤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通过此种分层方法及预防性用药提示将生物标志物纳入卒中评分系统,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多获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通过观察NVAF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讨应用利伐沙班抗凝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NVAF评分标准得出卒中危险分层,根据分值变化分析,对房颤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并收集NVAF患者,利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其服用利伐沙班及华法林抗凝安全性指标。 结果 (1)ABC评分标准中各个评分项目(病史、年龄、cTnI、NT-proBNP)对卒中风险评估的影响。发现非卒中组和卒中组既往卒中/TIA 病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9);年龄能够增加卒中风险。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非卒中组平均值为17.6±5.8μg/L,卒中组平均值为23.1±7.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将cTnI分为三组,发现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28)。进一步将NT-proBNP分为三组,发现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3)。 (2)与华法林组比较,服用利伐沙班组患者新发血栓栓塞事件(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服用华法林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新发出血事件多于利伐沙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伐沙班组在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样具有优势。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ABC 评分对房颤卒中的检出率与 CHA2DS2-VASC 评分相当,优于CHADS2评分。ABC评分对低中危患者分层优于与CHA2DS2评分。提示ABC卒中评分较 CHADS2 评分法能更好地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适用于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 (2)通过分析NVAF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后新发血栓栓塞事件、新发出血事件及其在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情况,证实了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不劣于严格控制的华法林,显著降低大出血,在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样具有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