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常范围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6h】

正常范围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正常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参加甲状腺疾病和碘营养状况全国调查(Tide)项目甘肃地区的2885 人,年龄 18-87 岁,共筛选出甲状腺功能正常者 1955 名,其中男性 1059人,未绝经女性630人,绝经后女性266人。根据TSH水平,将入选的男性、未绝经女性、绝经后女性分别进行三分位数法分组,男性:T1组(0.39-1.80)mIU/L、T2 组(1.81-2.70)mIU/L 及 T3 组(2.71-4.20)mIU/L;未绝经女性:Q1 组(0.30-2.00)mIU/L、Q2组(2.01-2.80)mIU/L及Q3组(2.81-4.20)mIU/L;绝经后女性:N1 组(0.28-2.01)mIU/L、N2 组(2.02-3.23)mIU/L 及 N3 组(3.24-4.20)mIU/L。比较不同TSH水平间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25(OH)D)、右跟骨骨密度(BMD)、左前臂BMD的差异;探讨不同TSH水平间左前臂及右跟骨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分析TSH水平与BMD的相关性;评估不同TSH水平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BMD的相关性。 结果 (1)左前臂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总患病率17.3%,其中男性21.8%,未绝经女性3.6%,绝经后女性32.5%,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绝经女性(P<0.05),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绝经女性(P<0.05)。右跟骨骨质疏松患病率:总患病率20.7%,其中男性23.5%,未绝经女性9.2%,绝经后女性37.2%,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绝经女性(P<0.05),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绝经女性(P<0.05)。 (2)男性:T3组的血钙、血磷、右跟骨BMD显著高于T1组(P<0.05),三组TSH间年龄、BMI、腰围、25(OH)D、左前臂BMD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后女性:N3组左前臂、右跟骨BMD显著高于N1组(P<0.05),N3组左前臂、右跟骨BMD显著高于N2组(P<0.05),三组TSH间BMI、腰围、血钙、血磷、25(OH)D 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绝经女性:三组 TSH 间年龄、BMI、腰围、血钙、血磷、25(OH)D、左前臂BMD、右跟骨BMD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绝经后女性N1组右跟骨及左前臂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N3组(P<0.05),N2组右跟骨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N3组(P<0.05);男性三组TSH间右跟骨、左前臂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未绝经女性三组TSH间右跟骨、左前臂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 (4)男性TSH水平与右跟骨BMD呈正相关(OR=0.08,P<0.05),与左前臂BMD无相关性。绝经后女性 TSH 水平与右跟骨、左前臂 BMD 均呈正相关(OR=0.198、OR=0.135,P<0.05)。未绝经女性TSH水平与右跟骨、左前臂BMD均无相关性。 (5)分别以分组后的右跟骨及左前臂BMD作为因变量,校正年龄、BMI、腰围、血钙、血磷、25(OH)D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N1组与N3组相比能够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OR=2.278,P<0.05)。 (6)成年男性、绝经后女性及成年未绝经女性血清TPOAb及TGAb水平与左前臂及右跟骨BMD均无相关性。 结论 (1)男性正常范围内低水平的TSH(0.39-1.8)mIU/L、绝经后女性正常范围内低水平的TSH(0.28-2.01)mIU/L更易发生骨密度降低,正常范围内TSH水平与BMD呈显著正相关。 (2)绝经后女性正常范围内低水平TSH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高,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