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
【6h】

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

(一) 价格听证制度

(二) 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

小结

二、价格听证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一) 客观原因

(二) 人为原因

小结

三、价格听证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危害

(一) 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 公民参与积极性受挫

(三) 公正得不到体现

(四) 理性选择下的非理性结果

小结

四、解决价格听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一) 扩大信息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二) 构建沟通渠道规范沟通内容

(三) 以质询权制约封锁与过滤

(四) 完善遴选制度提高代表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价格听证制度的引进与确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无疑顺应了我国价格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符合入世透明条款的原则要求,也合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价格公共决策体制改革举措。实践表明,价格听证制度改变了政府一元化价格决策模式,扩大了公众参与,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正、民主、科学、规范和高效,使公共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更加民主化。但是实践也表明,民众对价格听证的满意度不高,价格听证客观上存在着理性选择下的非理性结果。而这种现象与结果,跟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也称信息非对称)有着直接的关系。所谓“信息不对称”(Asymmetry of Information)是指在行为决策中,决策主体间因掌握的信息量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性、不均衡性。实际上,任何公共政策的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和反馈,都涉及到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价格听证中尤为突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听证主体多方博弈的结果极有可能被操纵,而这显然不符合听证本身的“自然公正”的原则。同时由于价格听证不仅仅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听证本身就是一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危及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危及公众的合法权益,更进一步危及公共决策体系乃至于整个政治体制。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在制度上进行适当的设计,减少拥有信息优势的主体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公共利益。本文试图从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入手,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价格听证制度的分析,从各听证主体的特性、听证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必然性、信息沟通障碍、信息成本以及价格听证制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分析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信息共享降低信息成本、构建沟通渠道规范沟通内容、以质询权制约封锁与过滤以及完善遴选制度提高代表性等解决价格听证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黄桂芳;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余章宝;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物价;
  • 关键词

    价格听证; 信息不对称; 对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