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发起人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6h】

发起人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论文结构

第四节创新与局限性

第二章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结合美国制度背景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

一.资产证券化定义剖析

二.资产证券化交易设计介绍

第二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产生及发展历史回顾

一.世界金融制度发展简史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产生及发展历史回顾

本章小结

第三章发起人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沿革及其解释

第一节从资产定义和收入确认谈起

一.资产定义

二.收入确认

第二节FASB对发起人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观点的沿革

一.FASB介入之前

二. FASB介入之后

第三节IASC/IASB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观点评述

一.IASC/IASB制定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处理简要历程

二.IASC阶段发布的准则评述

三.IASB阶段对IAS 39的修订

第四节本文观点

第五节 FASB与IASC/IASB有关特殊目的实体合并问题的规范

一.美国有关SPV合并的会计规范

二.IASC/IASB的相关规定

三.分析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第一节离岸操作阶段

第二节准资产证券化阶段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

一. 背景环境分析

二.政策层面分析

三.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业务正式开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学术界

二. 官方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规范发展及其现状

第二节对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规范的评价和建议

一.会计规范名称的变化

二.终止确认条件的评价

三.证券化资产的确认

四.重新认识资产

五.专门制定资产证券化会计规范

六.特殊目的实体合并

第三节资产证券化综合案例比较分析

第四节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展开▼

摘要

作为有别于传统融资方式的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显然是一种金融创新。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诞生,并逐渐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大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在欧洲、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了“破冰之旅”,并在两三年内得到了较大发展。 在会计领域内,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都针对资产证券化会计,特别是发起人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合并两个会计问题发布并多次修改了各自的会计准则。但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准则制定机构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而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第23号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却基本上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的观点。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评价FASB和IASC/IASB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进而提出逻辑上更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全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择发起人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本文的创新和局限性。 第二章: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结合美国制度背景。本章在剖析资产证券化定义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设计、关键点和主要参与主体,然后对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归纳了其主要发展特点。认识这些发展特点将有助于理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转移会计处理观点的演变。 第三章:发起人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沿革及其解释。本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1)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不同阶段发布的会计规范进行比较分析;(2)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在不同阶段发布的IAS39进行比较分析;(3)在分析比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新观点的基础上,从逻辑上提出了本文认为更为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章: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及其现状。本章简要回顾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重点分析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破冰之旅”的制度背景、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 第五章: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问题研究。本章简要回顾了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介绍了官方几份重要的会计规范,进而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几点建议。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对本文提到的三种主要会计处理观点进行了实际比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