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合作利益模型实证研究
【6h】

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合作利益模型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关系协调与IMP框架

2.1.1协调与关系协调

2.1.2 IMP三层分析结构

2.1.3基于IMP的关系协调

2.2关系协调中标准规范部分

2.2.1关系规范的概念

2.2.2人员纽带规范

2.2.3资源共享规范

2.3基于关系协调的合作利益模型

2.3.1合作利益模型

2.3.2利益取向与关系协调维度

2.3.3关系协调绩效的衡量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概念模型

3.2分析方法和工具

3.2.1实证研究的步骤

3.2.2结构方程模型的贡献及实现工具

3.3 量表设计

3.3.1利益取向量表设计

3.3.2合作交互性量表设计

3.3.3合作共享性量表设计

3.3.4关系协调合作绩效量表设计

3.4数据收集与描述

3.4.1数据收集

3.4.2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3.4.3样本组织的合作现状

3.5处理小样本方法

3.6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3.6.1合作利益取向信度与效度分析

3.6.2企业自身利益取向信度与效度分析

3.6.3政府行为信度与效度分析

3.6.4合作共享性信度与效度分析

3.6.5合作交互性信度与效度分析

3.6.6关系协调绩效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四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1验证性因子分析

4.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4.2.1企业利益取向对关系协调绩效的影响

4.2.2政府行为对关系协调绩效的影响

4.2.3企业间关系协调维度对关系协调绩效的影响

4.2.4综合模型

4.3结构方程模型矩阵分析

4.3.1 M10矩阵分析

4.3.2 M30矩阵分析

4.3.3 M70矩阵分析

第五章总结

5.1关系协调机理分析

5.1.1实证研究结论

5.1.2关系协调机理探讨

5.2管理实践意义

5.3研究局限

5.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设计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系协调及其研究是企业网络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网络中。市场的复杂性、企业的独立性、以及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交织在一起,共同说明了企业间合作关系协调的客观性、重要性与复杂性。IMP组织理论结合了企业网络与企业间合作关系,把企业间协调过程置于企业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解决企业间关系协调复杂性的方法。 本研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主要分析技术,以合作交互性和合作共享性作为关系协调的两大维度,研究了协调过程中利益取向(包括合作利益取向与企业自身利益取向)、政府行为及企业间关系协调维度与企业间合作关系协调绩效的关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企业间关系协调的合作利益模型,并深入挖掘了可操作的细化模型。同时,开发了一套测量企业利益取向、政府行为、企业间关系协调维度与关系协调绩效的量表,并利用这套量表对企业进行调查,然后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合作利益取向对关系协调绩效存在正向显著影响;(2)关系协调绩效受合作共享性的影响比合作交互性更加敏感和强烈;(3)政府行为作为环境变量并不能对关系协调绩效存在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合作交互性这一中介变量对关系协调绩效产生正向显著作用;(4)在协调过程中,合作交互性与合作共享性对关系协调绩效具有协同作用。基于这些初步结论,本研究利用矩阵分析与路径分析对研究结果数量化,使结果更为直观可信。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1)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可拓展的研究框架,首次把政府行为与企业间关系协调维度纳入模型并将假设模型分解分析。(2)关注利益取向、政府行为以及企业间关系协调维度对关系协调绩效效果的影响,并得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结论。(3)创新地运用结构方程作为实证研究方法,并与矩阵分析相结合来研究关系协调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