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实证分析
【6h】

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产品内分工的基本理论分析

第一节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悖论

第二节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和动因

本章小结

第三章贸易总量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存在一种结构性失衡

第一节中美贸易顺差与中国对东亚贸易逆差

第二节美国对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差额情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贸易商品结构分析:结构性失衡与产品内分工

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第二节中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的程度和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三角贸易的界定

第二节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中的贸易转移程度分析

第三节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的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三角贸易与中国的FDI流入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本文结论

第二节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同时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反倾销反补贴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方面的摩擦层出不穷。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美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认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解决和理顺中美贸易关系的一个关键点。 本文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是与当前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国际生产体系中中美两国所处的不同地位紧密联系的。但遗憾的是,传统的贸易理论都以产品作为最终标的,以产品的不可再分为暗含前提,不能很好地解释中美两国的不同分工地位和由此产生的贸易结构性失衡。产品内分工理论则突破了产品不可再分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理论的先天不足,对正确认识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悖论入手,引出对产品内分工理论的探讨。然后应用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大量的数据、图表、指数和计量模型等实证方法,对中国、美国和东亚三者之间的贸易总量、贸易商品结构以及“东亚—中国—美国”三角形的分工和贸易形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文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失衡主要是由于中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所处的“东亚—中国—美国”三角形分工和贸易形态所引发的贸易转移造成的,并且这种结构性失衡具有长期稳定的特征。中美双方,特别是美国一方,应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视角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稳步推进两国的贸易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