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再造故乡:近代以来集美的海外移民与侨乡建设
【6h】

再造故乡:近代以来集美的海外移民与侨乡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附图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问题与思路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基本资料与分析框架

第二章 乡土社会文化传统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聚落空间与宗族结构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社区关系

第三章 海外移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节 海外谋生的历史传统

第二节 海外移民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海外移民与侨乡的联系

第四章 侨办现代教育的实践

第一节 陈嘉庚与集美学校

第二节 现代教育与传统资源

第三节 校主的代表及管理机构

第四节 从“同安教育会”到“教育推广部”

第五章 海外移民与乡土重建

第一节 集美学村的设立

第二节 从学校教育到校外教育

第三节 海外移民与乡社传统

第四节 海外移民与乡民救助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海外移民与侨乡社会变迁的关系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第三节 历史的启示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各时期集美学校有关规章、规程、组织大纲

附录二:与教育推广相关的资料

附录三:与乡社建设有关的资料

附录四:集美社公业基金资料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依据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民间历史文献以及口述、实物等资料,考察近代以来著名侨乡集美的海外移民与社会文化变迁,论述海外移民再造故乡的历史过程与运作方式,分析海外移民与侨乡之间的联系纽带,探讨闽南侨乡社会变迁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有机结合。全文共六章,另有四篇附录,约18万字。 集美原是毗邻厦门的陈氏单姓聚居小渔村,村民基本上由两支不同来源的陈氏族人组成,至今仍保持较为完整的宗族组织。自明清以来,集美居民按房聚居,分为十角头,构成了集美社会的基本形态。集美的传统宗教仪式,主要是地方神祗与祖先崇拜,反映了民间对宗族与地域的认同和向心力。 近代以来有大量村民到海外谋生,集美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著名侨乡。通过侨批、两头家等侨乡特有的传统文化联接,海外华侨与侨乡的关系得以加强和巩固。由于身处科技、文化较发达的海外资本主义世界,华侨中介现代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新元素,以回馈家乡。尤其是自1913年起,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创办了一系列学校,使集美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村,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示范区。但与此同时,集美的乡土社会文化传统仍然持续不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那么,近代以来集美的海外移民如何再造故乡?集美的侨乡建设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这就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发展侨乡的教育事业,在家乡创办了一系列新式学校。为了改善办学环境,他对集美的社区建设也颇费心力,从码头、渡口、道路乃至住宅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规划与建设,还通过多种形式革除乡间陋习,传播科学的生活方式,使集美从默默无闻的海边小村落发展成为颇具现代气息的小市镇。根据侨乡人民的实际需要,在不同时期成立相应的公益救济机构,也是集美海外移民对家乡的重要贡献。近一个世纪来,海外华侨华人始终是集美现代化教育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推动力量。 为谋求学校的彻底安全,集美学校的校董在陈嘉庚等海外华侨的支持下,倡议划定集美学校所在地为永久和平学村,获得军政当局及社会各界的承认。自民国时期以来,集美学校的董事会及董事长,扮演着海外华侨代理人的角色。他们既代表海外华侨管理学校、举办各种慈善福利事业,也代表村民与官府打交道,如争取减免税收、免抓壮丁等,积极介入地方事务,起到“保护型经纪”的作用。集美学校的各种配套设施,如医院、图书馆、自来水厂、电厂、电影院等,同时为村民提供服务。集美乡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路、造桥、建造码头等,由集美学校的管理者主导计划和实施。集美学校的历次革新,也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利益,如对本地学生的收费实施优惠政策,学校的校工尽量雇用本地人等。海外华侨和董事会的这些明智决策,使集美学村与乡社融为一体,推进了集美侨乡的现代化进程。 在近代以来的侨乡建设过程中,集美华侨不仅积极地推进现代教育与公益事业,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和利用乡土社会文化资源,这就使侨乡社会文化传统被赋予某种“现代性”,其价值和意义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由此可见,在中国侨乡的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文化传统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传统”与“现代”也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著录项

  • 作者

    林翠茹;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郑振满;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华侨;
  • 关键词

    海外移民; 侨乡建设; 闽南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