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昂《增订中州全韵》研究
【6h】

周昂《增订中州全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戏曲演进与曲韵书南化历程

第三节 清代三部南曲韵书之研究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五节 《增订中州全韵》及其作者

第二章《增订中州全韵》声母系统

第一节唇音

第二节舌头音

第三节 舌上音和正齿音

第四节 牙音

第五节齿头音

第六节喉音

第七节 半舌半齿音

第八节小结

第三章《增订中州全韵》韵母系统

第一节各韵类讨论

第一节各韵类讨论1

第一节各韵类讨论2

第二节 入声韵讨论

第三节小结

第四章 声调系统

第五章《增订中州全韵》所引《中原雅音》讨论

第六章 《增订中州全韵》音系性质讨论

第一节曲韵书特色剖析

第二节与元明曲韵书的历时比较

第三节同时期的两部南曲韵书共时比较

第四节《增订中州全韵》音系的复杂性

第七章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增订中州全韵》是清代周昂编撰的一部曲韵书,参酌《中原音韵》、《中原雅音》、《中州音韵》、《中州全韵》等诸多韵书的基础上编著而成。该书韵分二十二,声调各分阴阳,尤其是将上声分出阴阳,被誉为南化到极点的一部曲韵书。目前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仅限于概括性的、简介性的粗线条介绍,未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其声、韵、调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语音特征还未真正挖掘出来。本文主要运用反切比较法、内部分析法、文献参证法、音理分析、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增订中州全韵》作者、成书及版本、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进行校勘。 第二至第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了《增订中州全韵》的整体音系。研究结论是: 《增订中州全韵》声母系统所反映的特点有:(1)相对完整的保留了浊声母系统。共有9个全浊声母,8个次浊声母,其中亦可以看到清浊相混例,部分浊音有开始清化的趋势。(2)重唇、轻唇分别,轻唇中非敷合并,微纽独立。(3)娘纽与泥纽并。(4)知章庄合并;其相应的浊音澄、船、崇亦合并。但是知如韵中,部分知组字(章祭)似有些游离于主体,呈现出舌叶音向卷舌音过度的阶段。禅母保持独立的同时,部分分别与日、船澄等混并。(5)匣母、晓母独立,构成清浊对立,但亦有大量合流现象。(6)影、喻、疑保持独立的同时,部分影、喻、疑已相混。(7)见溪晓等喉牙声细音字有腭化的趋势。可以看到部分二等字以三等字、四等字为反切上字。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声母系统,共三十二个声母。 韵母系统,二十二韵类,共包含44个韵母。主要特点有:四呼齐备,撮口呼已经产生并独立出来;-m尾消变;入作三声;开口二等牙喉音普遍与三四等合流。 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因为声母有清浊之分,声调各分阴阳,有八个调;全浊上声有少部分变为去声,但仍独立为阳上。 第五章探讨了《增订中州全韵》对《中原雅音》的引用诸问题。 第六章《增订中州全韵》的音系基础。它系《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我们可以看到周昂编订此书时既对历代曲韵书有所借鉴与继承,同时亦有所突破。该书探讨戏曲用韵的规律,以曲韵为参照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曲韵系统,从而规范曲韵。其音系基本是延续《中原音韵》范式而来,以北音系统为基础,但又充分照顾南曲曲韵特点,由于其注重传承,因而又有其滞后性,有存古现象,同时其中亦夹带了部分吴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