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黔产瓜蒌栽培、产地加工与质量评价研究
【6h】

黔产瓜蒌栽培、产地加工与质量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黔产瓜萎种植栽培的关健技术研究

1 贵州瓜萎资源分布与适宜区分析

2 试验区概况

3 材料

4 方法

4.1 种植前准备

4.2 繁殖技术

5 田间管理

5.1 搭架

5.2 幼苗管理

5.3 修枝打杈

5.4 中耕除草

5.5 合理排灌

5.6 合理施肥

5.7 冬季管理

5.8 主要病虫害防治

6 采收

6.1 瓜萎采收

6.2 天花粉采收

7 结果与分析

8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黔产瓜萎产地加工研究

第一节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第二节 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精氨酸含量测定方法学建立

第三节 瓜萎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 瓜萎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

第四节 天花粉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 天花粉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建立

第五节 天花粉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 天花粉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学建立

第六节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 方法

第七节 浸出物含量测定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3.结论

第八节 黔产瓜萎产地加工研究

1.仪器、试剂与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瓜萎质量控制研究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瓜蒌皮质量控制

2.2 瓜萎子质量控制

2.3 全瓜萎质量控制

2.4 天花粉质量控制

3 结论与讨论

3.1 瓜萎皮

3.2 瓜萎子

3.3 瓜萎

3.4 天花粉

第四部分 黔产瓜萎有效成分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药动学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1 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配制

2.2 血浆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的处理

2.4 检测条件

2.5 药代动力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专属性考察

3.2 定量限的确定

3.3 标准曲线

3.4 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考察

3.5 相对回收率

3.6 精密度

3.7 稳定性

3.8 药代动力学

4.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1.研究成果

1.1 黔产瓜萎的种植栽培研究

1.2 黔产瓜萎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1.4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瓜萎产地加工研究

附录二 图谱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黔产瓜蒌的种植栽培关键技术,优选黔产瓜蒌四种药用部位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提高其黔产瓜蒌的质量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瓜蒌的有效成分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
  方法:
  1.以种子存活率和发芽率、药材产量和质量为评价指标,研究种子繁殖、分根繁殖、不定根繁殖、压条繁殖四种繁殖关健技术的优劣;
  2.以瓜蒌皮中总多糖、总氨基酸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30℃、40℃、50℃、60℃、70℃)不同干燥方法对瓜蒌皮质量的影响;以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总氨基酸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30℃、40℃、50℃、60℃、70℃)不同干燥方法对瓜蒌子质量的影响;以全瓜蒌中总多糖、总皂苷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40℃、50℃、60℃、80℃、90℃)不同干燥方法对全瓜蒌质量的影响;以天花粉中总多糖、总皂苷、天花粉蛋白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40℃、50℃、60℃、80℃、90℃)、微波干燥法(35℃、45℃、55℃、65℃)、水浸后捣碎晒干法不同干燥方法对天花粉质量的影响。采用多成分、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天花粉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
  3.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等方法对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和天花粉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增加了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和天花粉薄层色谱法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天花粉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
  4.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及UPLC-MS液质联用技术,研究瓜蒌子中3,29-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情况。
  结果:
  1.黔产瓜蒌四种繁育技术的发芽率或存活率都很高,说明瓜蒌的生命力强,容易种植,对环境要求不高。具体结果为:①种子繁殖:特别是催芽繁殖出苗快,天花粉产量高,但一般2年内不开花结果,雌雄株比例不容易控制,对于生产全瓜蒌、瓜蒌皮和瓜蒌籽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不高;②分根繁殖:出苗快,雌雄株比例可控制,坐果率高,全瓜蒌、瓜蒌皮、瓜蒌籽和天花粉产量高。③不定根繁殖:生根较快,雌雄株比例可控制,一般2年内不开花结果,对于生产全瓜蒌、瓜蒌皮和瓜蒌籽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不高,可利用现有资源,繁育成本低。④压条繁殖:生根较快,雌雄株比例可控制,同样2年内不开花结果,全瓜蒌、瓜蒌皮、瓜蒌籽和天花粉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不高,繁育成本低。
  2.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出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方法:取新鲜瓜蒌皮,切成1-2cm宽的长条,采用烘干法于30℃烘干,其法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值为0.94;瓜蒌子产地加工方法:取出瓜蒌子,采用烘干法于40℃烘干,其产地加工方法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值为0.89;全瓜蒌产地加工方法:取新鲜全瓜蒌,采用烘干法于60℃烘干,其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值为0.88;天花粉产地加工方法:取新鲜天花粉,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斜片,采用微波干燥法55℃烘干,其综合评分值最高,分值为0.71。
  3.黔产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和天花粉质量标准研究结果:瓜蒌皮:薄层鉴别色谱图的斑点显色清晰、对应较好,专属性好,多糖含量为2.292%,精氨酸含量为12.398%;水分不得超过8.7%,总灰分不得超过4.5%,水浸出物不少于25.0%,醇浸出物不少于30.0%。瓜蒌子:薄层色谱斑点分离较好,显色清晰,方法专属性强,含三醇0.172%、氨基酸18.83%、水分不得超过7.3%,总灰分不得超过2.5%。石油醚浸出物不少于6.7%;全瓜蒌:薄层色谱斑点分离较好,显色清晰,方法专属性强,多糖含量为7.42%,皂苷含量为0.97%;水分不得超过14.75%,总灰分不得超过6.83%,瓜蒌的水浸出物不少于30.9%,醇浸出物不少于33.8%。天花粉:薄层色谱斑点分离较好,显色清晰,方法专属性强,水分不得超过8.81%、总灰分不得过3.7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3.52%,醇浸出物不少于24.99%,多糖含量为3.393%,天花粉蛋白含量为0.381%%,皂苷含量为1.893%。
  4.经模型拟合,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符合非房室模型特征,用药动分析软件DAS2.0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得结果半衰期均值为10.095 h,达峰时间为2h,峰浓度为189.813ng·mL-1,平均驻留时间为15.263 h。
  结论:
  1.通过试验得出不同繁育技术方法对瓜蒌、瓜蒌皮、瓜蒌籽和天花粉的生产周期和产量均有很大的影响,种植栽培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和目的进行选择。其中分根繁殖雌雄株比例容易控制,生产周期短,产量大,但繁育成本相对较高;种子繁育技术种植成本低,对于以生产天花粉为目的种植可选择该种方法。对于不定根繁殖和压条繁殖这两种方法只适用于已有种植3年以上的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方法。
  2.产地加工最佳方法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方法:取新鲜瓜蒌皮,切成1-2cm宽的长条,采用烘干法于30℃烘干;瓜蒌子产地加工方法:取出瓜蒌子,采用烘干法子40℃烘干;全瓜蒌产地加工方法:取新鲜全瓜蒌,采用烘干法于60℃烘干;天花粉产地加工方法:取新鲜天花粉,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斜片,采用微波干燥法55℃烘干。
  3.建立了黔产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和天花粉质量标准,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标准相比,增加了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中氨基酸、多糖、皂苷等成分的含量测定;增加了天花粉多糖、皂苷的含量测定,提高了黔产瓜蒌皮、瓜蒌子、全瓜蒌和天花粉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行,可以作为黔产瓜蒌的质量控制方法。
  4.瓜蒌子中有效成分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为10.095 h,达峰时间为2h,峰浓度为189.813 ng·mL-1,平均驻留时间为15.263 h。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