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6h】

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关于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基本结构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关理论

2.1.1 地区经济差距的概念及内涵界定

2.1.2 本文使用的指标

2.2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

2.2.1 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历程

2.2.2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2.3 本文的方法论基础

第3章 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

3.1 各个地级市历年的相对差距与绝对差距

3.1.1 各个地级市的基本经济状况

3.1.2 各个地级市人均GDP历年的变异系数与极差指数

3.2 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具体事实

第4章 河南省各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的地区差距

4.1 各要素产出弹性

4.1.1 我国的资本产出弹性

4.1.2 河南省的各要素产出弹性

4.2 相关数据的搜集

4.2.1 产出Y与劳动力L

4.2.2 资本存量K

4.3 各要素生产率与要素投入的地区差距

第5章 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VAR模型的基本理论

5.2 基于VAR模型的各变量关系分析

5.3 影响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

5.3.1 综合因素

5.3.2 要素投入量因素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河南省是中原城市群的载体,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日益严重的地区经济差距就是其一。研究河南省的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包含其下属县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河南省的地区差距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变异系数和极差指数衡量了河南省1978-2012历年各个地级市之间的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与绝对差距,详细描述了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之现状,说明了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本文在广泛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包含人力资本的索洛增长模型,基于新古典假设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创新性的分解,并将其运用到对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首先,通过收入份额法得到河南省的各要素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建立模型的需要,利用搜集测算得到的相关数据,分别得到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和要素投入的变异系数;然后,结合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建立四个变量的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要素投入的变异系数对人均GDP变异系数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地级市间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资本要素生产率的差距和要素投入量的差距对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都有影响,但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各地区要素投入量的差距。根据计量分析结果,本文结合具体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
  最后,本文从继续缩小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